微信 智能问答 繁體版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舞钢要闻

舞钢市党政考察团赴皖浙苏考察学习

发布日期:2025-04-18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四高四争先”和平顶山市委工作部署,深化“千万工程”实践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互促共进,4月9日至16日,市委书记朱志骞带领由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政府职能部门和涉农企业代表等组成的考察团,围绕“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两条主线,奔赴安徽、浙江、江苏等地乡村建设一线,历时8天,横跨3省,深入20个点位,取经问道、寻计谋方,开阔思维、增长见识,对标对表、查找不足,聚焦重点、提升能力,锚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目标,以务实奋进的足音,挑大梁、争先机、出重彩。

市委副书记龚宪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国军参加考察学习。

基层是治理的基础所在、重心所在、支撑所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根基在基层。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点在基层。考察期间,朱志骞一行先后到安徽省桐城市和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考察学习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

位于桐城市的六尺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六尺巷考察时指出:“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在这里,朱志骞一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通过参观的方式,从中学习、思考、领悟,将六尺巷的历史智慧转化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力量。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上世纪60年代由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如今在新时代依然焕发出旺盛生机与活力。考察团沿着历史脉络和现实轨迹,在浙江省诸暨市充分感受“枫桥经验”的诞生、演进、发展、升华历程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探索实践。

朱志骞指出,一手抓治理、一手抓发展,和谐稳定的环境是发展的前提,而高质量发展是最终目的,发展好了也会反哺基层治理。“六尺巷工作法”以及“枫桥经验”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形成了许多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大家必须深学细悟、活学活用,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整合力量、完善机制、狠抓落实,推动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一线当好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民生服务员,扑下身、沉下心,切实提升基层战斗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舞钢落地生根。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考察团先后到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萧山区浦阳镇谢径安村、临浦镇横一村、戴村镇佛山村,余杭区永安村、径山村、小古城村钱三组等地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下姜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工作期间的联系点。20年来,下姜村心怀感恩。励志奋进,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当地生态资源,探索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产业为支柱、规模效益农业为补充的乡村振兴之路。

横一村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以建设未来乡村为契机,以“萧山未来大地”为定位,高标准建设“绿色+农文旅”为特色的未来乡村,做好“稻子、院子、柿子”三篇文章,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横一共富模式。

佛山村采取“一把尺子量到底”,按照“一户一宅”原则全域整治、盘活村集体资源,同时深挖村庄历史、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等要素,先后推出了精品研学路线、峡谷漂流、云上秋千等项目,激活“造血”功能,乡村开始蜕变,村集体经济连连翻番跃升。

朱志骞一行通过现场听取讲解介绍,详细了解各村的发展规划。他强调,大家要认真学习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复制成熟模式。抱着对乡村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找准切入点、突破点,尽快打造出属于舞钢自己的特色村、示范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和活力。

在浙江考察期间,考察团前往杭州市乡立方乡村发展集团,交流学习发展乡村产业、打造产业品牌、探索共富模式等内容,谋求合作发展。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朱志骞一行先后到江苏省溧阳市松岭王家村、横涧村、桂林村,江宁区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双塘村考察学习村集体经济发展、文旅民宿建设、乡村基层治理等工作。

横涧村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属性,因地制宜引导村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利用闲置资源引进自带流量和业态的文旅达人,打造多元业态,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样板、乡村旅居网红目的地。

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通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着力打造融品茶休憩、茶道、茶艺等为一体的茶文化特色茶庄及独具特色的茶文化风情街,形成集“食、住、行、游、购、娱”一体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朱志骞要求,各乡镇街道要认真学习他们在文旅民宿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亮点,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走出一条“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

考察期间,大家还结合各自实际进行座谈交流,谈考察学习体会、提对标措施,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基层治理等方面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探讨发展新思路。

认真听取发言后,朱志骞指出,大家要明确学习要义,抓治理促发展。通过考察开阔思维、增长见识,对标对表、查找差距,扛牢责任、为民造福,以做好基层治理为前提,以经济发展为最终目标,一手扎实抓治理与稳定,一手大力抓经济与发展。要凝聚发展合力,强产业兴乡村。全面整合乡村资源要素,高标准谋划强村公司,加强三资管理,有效盘活利用村集体资产,强化产业支撑,吸引更多资金、项目、人才落户乡村。要提高干部能力,学经验促振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和挂职学习等多元方式,围绕强村公司如何运营、绩效考核如何制定、先导片区如何规划、联合党委如何成立、民宿产业如何统一等方面,深入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学习方案,让先进经验在舞钢落地生根,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取得更大成效。

市领导郑冠宇、杨志鹏、王延锋、王永刚、宋晓鹏、王永涛、王二朝分别参加考察学习。(记者刘伟兵 陈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