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 舞动鱼灯风采
非遗,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是民众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它不仅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2月8日,记者来到铁山街道找子营村,这里有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花社舞。“这个鱼灯是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现在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传承人王海彬正在为大家绘声绘色地讲解鱼灯花社舞的由来。孩子们纷纷换上喜庆的服装,排练着舞步,村民也正在帮忙扎制、修补鱼灯。
不一会,随着“咚咚咚”的鼓声响起,表演者们不断变换舞步和队形,鱼儿们渐渐“苏醒”,一个个摆尾游动起来。其中头鱼“鳌鱼”口中含珠,在舞灯人的舞动下,嘴巴一张一合,分外传神。围观的群众个个目不转睛,生怕错过精彩的表演瞬间。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花社舞传承人王海彬说:“舞钢市对我们这个文化遗产是大力的支持,年年给我们都有资金,鼓励我们,支持我们。以政府牵头,让群众参与,让我们继续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发扬光大。”
随着大众娱乐活动日渐增多,年轻人对非遗传承兴趣不浓,为了应对挑战,我市文物保护中心加强非遗教育普及,将非遗引入校园,通过兴趣课程、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为传承储备人才。利用学生放假期间组织孩子进行学习,参与演出,培养兴趣。在资金方面,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同时拓展社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非遗保护,实现多元化投入。如今,在我市文物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鱼灯花社舞已成为我市的一张靓丽名片,这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焕发着新生机。
舞钢市文物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准备评选一批县级非遗代表项目的传承人,在保留非遗核心技术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以创新激发非遗活力,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记者张琳涵 蔡昀贝)
下一篇:枣林镇:节后赶订单 企业开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