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繁體版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5-03-31 来源: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3日在舞钢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史长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我市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围绕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牢牢把握“持续求进、创新作为”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两集中、四推进”战略举措,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完成生产总值106亿元,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14元,分别实际增长9%和10%。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致力于稳增长,促回升。面对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双重压力,把稳增长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长短结合,分类施策,着力扩大增长点,转化拖累点,抓好关键点,抢占制高点,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速比2013年回升6.5个百分点。扩大投资拉动增长。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并举,完善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和固定资产投资考评办法,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全力实施重点项目“落地”行动。全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22个,总投资27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7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2亿元,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7.43亿元,增长31.8%;第二产业投资完成96.61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5.16亿元,增长30.5%。优化服务保障增长。认真落实平顶山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3条禁令”,坚持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完善企业反馈问题办理机制,加大对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加强运行调度,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产业集聚区调度会,认真研判经济运行态势,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建设创造了亲商人文环境、宽松政务环境和安全施工环境。激活要素带动增长。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报批各类用地指标3500亩,盘活存量土地212亩,储备37宗1864亩,化解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难题。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农商行筹建工作通过省银监局审核,上报银监会。全年完成资本市场直接融资9.5亿元,投融资平台融资5.8亿元,银企洽谈会落实资金16.5亿元,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6.6亿元,缓解了可支配财力紧张状况。出台了鼓励开展股权交易奖励政策,推动企业上市融资,铁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二)致力于调结构,促转型。坚持以调优调强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集群化、服务业集聚化转型升级,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0.9:51.7:37.4。农业基础持续稳固。创建高产示范方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000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200亩,累计达到1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净增耕地3156亩,实现占补平衡目标。农机总动力维持在28.9万千瓦以上,机耕、机播面积均达到39.5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4.5万吨。注册登记家庭农场80家,占平顶山注册总量的33.3%。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精心培育出江北丰瑞农业园、懋华林果、誉森林果、尹集花卉等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示范项目。支持瑞祥、龙田、农天薯业等农业项目建设,不断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培育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累计达到145家。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4个,累计达到79个。瑞祥农牧公司成为全省、全国循环畜牧业生产模式示范企业。全市畜牧业产值完成7.4亿元,增长4.2%。创建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完成革命老区石漫滩上游水保治理和同官李、后营、小柴庄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座,安装退耕还林太阳能1000台。工业布局更趋合理。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累计达到8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3.9亿元,增长17.9%;完成增加值42.4亿元,增长17.7%;实现营业收入187.8亿元,增长15.4%;利润659万元。产业集聚区集聚效应凸显。依托五大专业园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中昌仓储物流一期等5个项目;昱鑫重工、上海全宇医用织布等13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区内供水、用电、通讯、油气、污水管网、公租房、安置社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6亿元,增长22%;主营业务收入146亿元,增长18.9%;新入驻企业9家,累计达到55家;新增从业人员0.4万人,累计达到4.3万人;利税3.7亿元;建成区面积增加到7.5平方公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中加钢铁、龙山纺织、金基业重工等15家企业分别荣获平顶山市优秀民营企业或高成长型企业。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加大服务业扶持力度,朱兰商贸城农贸市场主体竣工。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9.6亿元,增长3.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1.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1.4亿元。旅游产业发展提速。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完成总体环评和基础设施整体规划初稿编制,建成了影视产业园圪楼湾安置房。举办了河南省第十四届舞钢水灯节。完成了二郎山、灯台架景区升级改造年度任务。二郎山景区创建为省级文明旅游景区。祥龙谷水上乐园对外运营。全年接待游客352.4万人次,增长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亿元,增长21%,“山水舞钢、度假天堂”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三)致力于兴城镇,促统筹。把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引擎,一手抓外延扩展,一手抓内涵提升,努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省专家评审。党政综合办公楼、党员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建业商住区一期竣工入住;道路、供气、绿化、照明等一批市政工程相继建成。山河小区、薄冲安置区一期主体竣工,一批安置群众即将回迁入住。旧城区改造进展顺利,森林半岛二期、领秀山庄二期等项目主体完工,卧龙居、怡鑫居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0.6亿元,新开工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主体完工20万平方米。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巩固、完善、提升,积极、有序、量力”的思路,稳步推进中心镇、中心社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农民向中心镇、中心社区聚居。新建农村社区民居604套,累计达到9572套;新增搬迁入住560户,累计达到3628户。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完成音乐喷泉护栏和钢城路供水主管道升级改造。龙湖广场主体完工。新建改造东工业路、龙泉路、七蚁线(三里河-尹集段)等5条城乡道路,完成左营、扁担李等8座桥梁续建工程。完成城农网和电力新型节能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76千米、0.4千伏线路477千米、变压器74台。天然气入户3700户。计量检测中心投入使用。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新增造林3800亩,森林抚育8000亩,义务植树70万株。落实“蓝天工程”,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7天。实施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寺坡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开展龙凤湖环境深度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开展石料加工行业专项整治,关闭违法违规企业19家,复垦耕地210亩。实施了庙街、枣林“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荣获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市),尹集镇荣获国家级卫生镇、生态镇,张庄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申报国家节能减排项目2个,2家企业建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致力于抓改革,促开放。深入开展“改革管理创新年”活动,积极承接和落实各项改革事项,不断增强发展活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3项、保留224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实施流程再造,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获平顶山批准。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实现了人员编制平稳过渡。国企国资改革有序推进,市橡塑总厂、飞达装修公司、农机公司改制工作进展顺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落实放宽名称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783个,增长21%。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按病种付费范围增加到62个,实际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深化财政支付改革,实行公务卡制度,压缩一般性公务支出,规范“三公”经费管理,“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2%,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行科研经费“后补助”机制,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完成高技术产业增加值4087万元,增长13%。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1项。申请专利61件,授权专利25件。神州重工、群望纸板2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完善商标扶持政策,长鑫面粉有限公司“尚鑫”商标、九牧牧业公司“九牧”商标、银河纺织公司“宇龙”商标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舞钢公司荣获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引导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盛博能源、神州重工荣获我市第四届市长质量奖。开放招商成果丰硕。明确46个招商主体责任,完善招商选资周例会、月汇报、季考核制度。持续加大招商选资工作力度,实行县级领导分包五大专业园区及重点项目制度,实现了从招商选资到项目建成全程跟踪服务。全年新签约项目64个,合同投资额126.5亿元;新开工招商选资项目56个,合同投资额68亿元;累计到位市外资金7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725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
     (五)致力于惠民生,促和谐。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13.1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81.6%。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就业服务和用工保障,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334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3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235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78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300元提高到36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月150元提高到190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建设,湖滨老年公寓正式运营。完成扶贫建设项目18个,350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步脱贫。金土地林果种植基地被授予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筹措资金300余万元,积极应对60年一遇重大旱灾,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6700人安全饮水问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少儿图书馆、美术馆;编纂完成《智慧舞钢•旅游指南》、《诗画舞钢》等书籍画刊。免费送戏曲、电影下乡2700场,举办广场文化活动35场。成功申报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枣林、尚店镇文化站晋升为国家一级文化站。编制完成文物保护专项规划,袁门村被确定为省级轧琴传习基地。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新增省级文明单位4个、文明村镇1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投资3624万元,建成教学楼、餐厅等各类涉教工程25项。104名特岗教师奔赴农村一线任教。特殊教育学校对外招生。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新建30个村集体卫生所,公共卫生综合楼投入使用。荣获国家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河南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举办了第八届计生家庭光荣节,保持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市)荣誉。社会治理持续增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打非治违专项活动和网格化监管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网络建设,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开展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及投资担保公司清理规范工作。妥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开展办实事“惠民行动”,30件惠民实事已办结23项,其余7项正在加紧推进。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开展信访积案“清仓”行动,集中化解了一批信访遗留问题,连续6年保持省级先进位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公众安全指数跃居全省第1位,较2013年提升21个位次,连续4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深化无邪教创建活动,连续3年荣获全省防范处理邪教工作先进县(市)。成立了检察司法救助协会。完成了第八届村级组织换届,基层民主自治能力进一步加强。
    (六)致力于转作风,促效能。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项调研和专题询问,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63件。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定期向政协通报情况,积极采纳委员调研成果,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04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之风,严格整治楼堂馆所和办公用房,清理腾退违规占房4612平方米。坚持依法行政,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进场交易142宗,节约(增值)资金1.27亿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塑造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妇女儿童、气象、慈善、人防等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区建设、人民武装、物价、史志、档案、老年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坚定发展战略不动摇,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不间断、不折腾,巩固了安定、团结、发展的良好局面;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坚定发展目标不懈怠,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面对持续的干旱灾害,我们坚定民生为本不放松,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众志成城抗大旱、促增收、保民生,夺取了抗旱救灾的重大胜利;面对县域经济的激烈竞争,我们坚定争先创优不气馁,加大“两集中、四推进”举措,稳步提升了综合经济实力。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
    必须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主旋律,着力巩固一产、调优二产、扩张三产,切实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舞钢统筹发展;
    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总抓手,重点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达产见效一批,推动舞钢持续发展;
    必须把招商选资作为经济工作主战略,统筹处理引资、引技、引智之间关系,更加注重品质和实效,推动舞钢借力发展;
    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经济工作源动力,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思路举措,注重示范引领,发挥引擎驱动,推动舞钢跨越发展;
    必须把民生保障作为经济工作落脚点,办妥办实一批顺民意、解民忧、保民安的好事,不断增进群众福祉,推动舞钢和谐发展。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和舞钢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市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舞钢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发展层面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落,钢铁行业和部分企业效益下降,经营困难;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比重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优质项目储备不足,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从社会层面看,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各种社会矛盾和潜在风险增多,依法依规化解风险、调处关系、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从工作层面看,一些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履职能力不足、工作作风不实。有的思想僵化,抱残守缺;有的精神萎靡,无所作为;有的患得患失,不敢担当;有的心存侥幸,顶风违纪,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工作的推进和事业的发展。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特点,我市作为以钢铁生产为主的工业城市,受到的冲击更重,稳增长调结构的难度更大。但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平稳回升的趋势没有改变,资源优势比较明显,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空间巨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因此,我们既要正视困难,保持清醒,趋利避害,克难攻坚,积极应对复杂局面;更要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因势利导,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工作主动,让舞钢经济在新常态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战略部署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平顶山市委八届八次全会、舞钢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以及省委、平顶山市委、舞钢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实现城乡一体,打造中原明珠”奋斗目标,持续实施“两集中、四推进”战略举措,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持续求进,创新作为,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夯实基础支撑,着力化解各类风险,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清醒认识增速换挡的必然性、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动力转换的长期性,自觉做到“四个坚决破除、四个更加注重”,即坚决破除资源依赖思想,坚决破除单纯依赖传统产业观念,坚决破除经济周期性变化依赖思维,坚决破除经验依赖心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按照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来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三、2015年重点工作
    2015年,要按照坚持城乡一体化“总蓝图”、完善两集中四推进“线路图”、细化各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施工图”的总体设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认真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以项目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挖掘需求潜力,拓展需求空间,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积极谋划项目。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强项目包装、申报、推介,形成滚动增加、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研究编制好“十三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抢抓国家、省在农村公路、城建、水利、节能环保等领域扩大投资的机遇,精心包装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大、发展后劲足的重大项目,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争取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列入国家、省、平顶山市规划。认真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引进一批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经营,有效释放社会投资潜力。
    强力推进项目。大力实施项目工作法,突出抓好141个年度总投资92.4亿元的重点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等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重点工业项目,着力抓好正合汽配产业园、真源制衣、龙山纺织300台倍捻织机、保华科技、新能源装备、纳米硅胶蓄电池等26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5.9亿元。服务业项目,着力抓好九龙山激情水世界等9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7亿元。城建项目,着力抓好城区污水管网、西环路等39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3.5亿元。交通道路项目,着力抓好产业集聚区铁路专用站(线)、李辉庄-界牌河桥道路改建、肖湾西桥等20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6亿元。社会事业项目,着力抓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楼、市一中教学楼、养老服务中心等29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4亿元。农业项目,着力抓好现代薯业综合先导区、豫鲁农业专业合作社、懋华林果种植基地等11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亿元。同时,抓好华润风电、华能风电等7个其他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3亿元。
    全力保障项目。坚持县级领导分包项目机制,建立项目落地、投资、建设的“绿色通道”。认真做好水、电、气、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调度,破除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障碍和瓶颈。坚持多措并举筹集发展资金,盘活存量资金、扩大增量资金,拓宽项目投资渠道。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挂牌后备企业,支持企业挂牌或上市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全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9亿元,投融资平台融资2亿元。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报批建设用地1500亩,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深化校企用工培训合作,鼓励引进外来务工人员,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二)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认真落实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
完善提升规划。坚持全域覆盖、“五规合一”,突出经济、宜居、生态功能复合和一二三次产业复合,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乡布局规划,着力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区完善、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环境优美舒适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严格发挥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破坏城乡规划。
    统筹城乡建设。加快发展中心城区,稳步推进中心镇、中心社区建设,提升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中心城区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在建项目,完善区内绿化、亮化工程和新五路以东路网框架,抓好薄冲安置区建设,启动B地块、C地块和建业酒店建设,筹建区内小学、幼儿园等配套项目。有序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重点抓好御景山水、森林半岛二期、领秀山庄二期、仙境苑、丽城商住楼等19个项目,启动清华嘉园二期、龙园小区、福林小区、懿馨园等4个项目,完成房地产投资8亿元,新开工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体完工15万平方米。中心镇中心社区建设方面,同步抓好4个中心镇和已启动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加大社区产业培育力度,引导农民积极搬迁拆旧复垦,社区入住率提高到60%以上。修订完善未启动社区规划,积极创造条件,稳步启动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强化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教育牵动、住房牵动,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的“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研究出台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优先解决一批已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落户,成建制解决一批城中村居民和失地农民转户,推动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坚持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在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等方面,逐步消除城乡壁垒,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把工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坚持提高质量与效益并重,着力构建产业更优化、布局更合理的发展体系。
    突出集群发展,增强带动力。围绕特钢生产和装备制造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向下游“扇面扩张”,打造国内一流的特钢研发生产和特种装备加工基地。打通纺织服装产业链条,加速形成纺织、印染、服装设计加工完整产业链,打造中西部知名的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机遇,进一步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规模,促其迈向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群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利润分别增长8%和5%。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形成复合材料、汽车配件、纺织服装、特种装备等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突出晋星升级,增强承载力。编制完善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管理体制、规模水平、招商选资、综合配套功能四大提升工程,理顺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和带动力。开工建设四期路网等10个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租房二期等5个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75亿元,实现增加值41亿元,利税4.1亿元。新入驻企业8家,累计达到63家。新增从业人员3000人,累计达到4.6万人。新增建成区面积0.5平方公里,达到8平方公里。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晋级“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突出企业服务,增强保障力。深入开展企业大服务活动,健全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研判,落实好周调度点评会、双周园区汇报会、月招商选资工作汇报会、季度服务环境评议会、联审联批等推进机制,着力解决行政审批慢、“四乱”现象多、企业周边环境差、政府执行力弱等问题。
    (四)持续做好“三农”工作。
以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种植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机械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稳定总产,高产示范方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15万吨以上,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2.6万亩。注重质量和效益,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00亩以上。完成八台、枣林镇土地整理项目,补充耕地2000亩,坚守基本农田红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9平方公里。完成尚店镇抗旱应急工程建设。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为方向,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精深化、品牌化和集群化发展。新增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抓好苗木花卉、林果、烟叶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引导农业向加工、流通环节延伸,打造一批以瑞祥农牧循环养殖示范区、现代薯业发展综合先导区为代表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40家。推进国家生猪养殖与循环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发展循环畜牧业试点6个。完成畜牧业产值7.6亿元。
    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集体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逐步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业机械等各项农村产权在市场上交易。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入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培训农民4万人次以上。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推进“农商对接”和“农超对接”,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五)持续推动三产做大做强。
    推进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商务中心区和信息化建设,做大、做强、做精第三产业。
以龙凤湖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提升旅游业水平。深化与颐和集团、河南影视集团的战略合作,编制完成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单体环评,加快推进规划区土地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圪楼湾安置房配套建设,开工建设影视产业园、文化创意园、养生养老产业园和国际会议中心“三园一中心”,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文化娱乐、商务会展、生态观光等新兴业态,打造“全省知名的山水养生和旅游度假目的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二郎山、灯台架景区升级改造,启动祥龙谷4A级景区创建。搞好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策划,启动智慧旅游建设,促进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全年接待游客达到3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亿元,均增长10%以上;直接从业人员3000人,带动就业8000人。
    以商务中心区为依托,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推进区内金融商业中心、建业森林半岛、垭都水郡项目和水、电、通讯、路网等基础设施。启动智慧商贸城建设,确保年内具备招商入驻条件。大力发展智慧商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高品质商务集聚区。全年完成投资7亿元,拆迁面积0.4平方公里,新增建成区面积0.2平方公里。巩固餐饮、零售等传统消费,培育信息、咨询等新兴消费,扩大汽车、家电、住房、文化、健康等热点消费,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注重农贸市场维护改造,加强定点屠宰日常监管和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的监测预警,保持价格总体水平基本稳定。
    以信息化为平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品牌推广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延伸,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制定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探索形式多样、市场接受的新型商业模式。以电子商务为牵引,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按照“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理念,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步实施智慧城市建设。
    (六)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创新。
     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增强招商实效,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
     不断深化各项改革。落实上级关于推进改革的安排部署,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减少前置审批。优化行政区划布局,力争完成铁山撤乡设办工作,成立红山街道办事处,实现机构、人员平稳过渡。深化市场主体改革。加大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力度,落实企业信息公示制度,营造宽松市场发展环境。完善原市农机公司、三恩药业改制,依法推进市橡塑总厂、飞达装修公司改制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有商贸企业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继续做好“营改增”工作。培育税收增长点,挖掘税收潜力点,严格税收征管,堵塞“跑冒滴漏”,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新修订的《预算法》,推行预决算公开,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健全国有资产运营监管机制,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积极推进市农信社组建农商行,力争挂牌运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社会办医。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积极申报人地挂钩试点。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着力解决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优化土地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加大开放招商力度。围绕“一高一主两辅”产业定位,细化产业图谱和招商图谱,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100强企业,努力在引进大型骨干项目、龙头带动项目和高科技产业项目上实现突破。积极拓宽招商领域,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等领域开放招商,在银行保险、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方面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深入开展招商选资专项督查,进一步提高签约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全年引进市外资金73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资金29亿元以上;利用外资3900万美元以上。以中昌物流园为依托,积极申报海关监管库和保税仓库。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1.6亿美元以上。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鼓励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年完成高技术产业增加值4600万元以上,增长13%以上。加强科技成果鉴定、专利申请工作,登记鉴定市级科技成果5项以上,申请专利50件以上。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0项。依托企业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推进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衡器检定平台、裕泰纺织棉纺业质检中心和神州重工金属复合材料技术中心建设,申报省级、平顶山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各2家。推进市长质量奖评选活动,支持企业争创各级行政首长质量奖,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大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各行业树立质量品牌意识,推动企业质量上水平、市场再扩大、效益大提高。
    (七)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使舞钢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开展龙凤湖综合整治,坚持定期水样分析制度,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实施机动车尾气治理,抓好城市建筑工地、城乡道路扬尘防治,做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秸秆禁烧工作,巩固石料加工行业专项整治成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落实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五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枣林、杨庄、尹集、八台4个乡镇“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加强城市广场、绿地、游园绿化管护,加大市容环境和公共场所管理力度,及时修复破损道路及环卫设施,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持续开展林业生态建设,规划造林4000亩,启动焦桐高速生态廊道建设,巩固龙凤湖湿地建设成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增油用牡丹3000亩以上,继续推进精品林建设。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座,安装退耕还林太阳能1000台。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生态环境补偿、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和责任追究等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项目审批和节能目标管理,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严守节能环保底线。积极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严格实施新建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确保完成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目标任务。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八)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惠民生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
着力办好10项重点民生实事。1.实施以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安全、净化环境、道路硬化为重点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推进九龙山社区小学等14项教育工程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3.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成社会福利中心。4.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覆盖城乡的视频监控系统。5.严格监管,严厉打击,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6.抓好农村文化家园试点工作,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7.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0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00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20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0万元。8.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完成柳叶河、朱兰河治理改造,确保河流水质持续改善。9.除险加固韦河闸和石漫滩、任洞沟、滚河孙水库。10.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完成2000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优化公共服务。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全面改善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和城镇教育资源扩充规划。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文化事业,持续开展“文化中原”广场文化和送电影、戏曲等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市。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筹建体育运动中心。发展卫生事业,扩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中医院门诊楼和病房楼。完成村集体卫生所年度建设任务,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新农合住院、大病保险年度封顶线分别提高到20万元和30万元,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加强计生服务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大天然气管网建设力度,天然气入户3500户以上。实施交通提升工程,落实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改善农村交通路网环境。
    完善保障体系。落实鼓励创业各项政策,发挥创业孵化园区作用,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持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严格劳动用工制度,落实最低工资标准,依法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人员补助标准,推进农村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深化困难群众救助、各类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慈善、残疾人、老龄等事业。
    创新社会治理。以实现社会安全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为目标,健全社会维稳、社会矛盾排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长效机制,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司法领域改革。防范、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特殊人群管理,保持社会治安大局稳定。落实诉访分离政策,加强依法逐级走访工作,完善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妥善化解各类信访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消防、矿山、危化品等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做好第五届居委会换届选举,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开展民主法治实践活动,圆满完成“六五”普法规划。认真做好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及投资担保公司清理规范工作,严守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促进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提升全民素质。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教育。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新增国家级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单位3个。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志愿服务制度化,提高文明素养,蝉联省级文明城市荣誉,争创国家文明城市。开展国防教育,深化双拥共建,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启动虎头山新四军革命烈士陵园后续建设项目,做好“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增强民族凝聚力。
   (九)持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一定按照“为民、务实、法治、清廉”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强化为民意识。把为全市人民谋福祉作为最大追求,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大力弘扬勇于担当精神,只要有利于舞钢发展,就毫不动摇坚持、义无反顾推动,“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做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实事好事。
    坚持务实重干。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聚焦“四风”抓整改,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确保政令畅通、政策落地。持续推进干部作风转变,自觉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主动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倾听民声、为民解难。健全督查联动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强化绩效管理,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推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确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认真贯彻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切实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内部监督,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主体责任,把廉洁从政贯穿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在政府过紧日子中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自觉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严格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
    职责所系,不容丝毫懈怠;重任在肩,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更大的担当、更实的作风,团结奋进,攻难克艰,为早日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文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最宜人居的新型现代化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