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繁體版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04-05 来源: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3日在舞钢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舞钢市人民政府市长  史长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及“十三五”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攻坚转型中克难前行,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9.5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7344元,年均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亿元,年均增长2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8亿元,年均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4亿元,年均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966元,年均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48元,年均增长13.9%。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一五”末的7.7:68:24.3调整为9.9:49.5:40.6。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建成粮食高产示范方10.5万亩,发展规模以上粮食生产示范方80个。注册家庭农场120家,土地流转总面积累计达到15.3万亩,被确定为全国土地流转与社会化服务先进监测县(市)。培育地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1家,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85家,建成标准化养殖园区84个。完成水利投资1.8亿元,除险加固水库23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8万亩、旱涝保收田2.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5万亩,圆满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县建设。新型工业化步伐持续加快。按照产业发展定位,规划建设了15.9平方公里的省级产业集聚区。依托特钢深加工和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汽车配件、高新科技四大产业园区,积极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转型升级主战场、招商选资主平台、转移就业主渠道。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8家,完成总产值260.7亿元、增加值46.4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6.1亿元。第三产业繁荣发展。龙凤湖旅游度假区编制完成了总规、控规和总体环评,圪楼湾安置区搬迁村民全部回迁入住。连续举办十五届河南省舞钢水灯节,二郎山、灯台架景区晋升为4A级景区,祥龙谷被认定为3A级景区。五年接待游客153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70亿元,建成住房面积达到285.5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实现翻番。
  ——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快。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提高14.6个百分点。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城市建设规划实现全覆盖。商务中心区完成投资16亿元,区内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建成区面积达到0.3平方公里,整体框架基本形成,行政核心区地位逐步显现。注重精细化管理经营城市,启动54个旧城改造项目,完成市政工程190项,新增城区公厕51座、垃圾中转站24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2.6%、99.9%和66.2%。完成了高速连接线、省道220七蚁线(三里河-尹集段)和省道234平桐线(叶舞界-任桥段)大修工程。按照“巩固、完善、提升、积极、有序、量力”的思路,启动中心镇、中心社区建设,同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农户搬新拆旧。启动15个中心社区建设,建成社区新民居6298套,销售4500套,销售率达到71.5%;入住居民3800户,入住率达到60.3%。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42370吨;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大力推进生态创建,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5个,省级生态文明村13个、平顶山市级20个。开展生态林建设,造林3.8万亩,森林抚育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4%,比“十一五”末提高1.9个百分点。
  ——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以创新促开放,破解发展难题,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扎实开展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和驻地招商,招大商、大招商格局初步形成。引进招商选资项目227个,合同投资总额618亿元;到位市外资金596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18亿美元。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完成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投入资金4525万元,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8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2亿元。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企业技术中心9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6个企业产品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舞钢公司荣获全国质量奖,安钢舞阳矿业公司荣获首届安钢质量奖,银河纺织公司荣获平顶山市长质量奖。启动了市长质量奖评选,8家企业荣获舞钢市长质量奖。
  ——幸福指数进一步攀升。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82.5亿元,占总支出的81.3%。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96万人、下岗再就业54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亿元。全市新增贷款35.1亿元。新建保障性住房3477套,基本满足特殊群体住房需求。投资1.5亿元,升级改造涉教工程81项;新招录特岗教师448名,全部奔赴基层一线任教。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累计补偿363.1万人次,受益率达到282.2%。连续举办五届计生家庭光荣节,发放奖励扶助金2600万元。举办广场文化活动200余场,每年为群众送戏300场、送电影2292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三馆”免费开放,建成示范性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特色文化广场10个。出版发行《风情舞钢》《诗画舞钢》等各类文艺作品7套。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承办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9项。深化打非治违专项活动和网格化监管工作,连续5年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4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推行依法逐级走访,连续7年保持省级先进位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众幸福感指数稳居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
  盘点“十二五”的发展,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形成了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型农村社区从无到有,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旅游度假区从无到有,奠定了旅游业提速升级的坚实基础;商务中心区从无到有,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国家卫生城市、冶铁文化之都、水灯文化之城等“城市名片”从无到有,彰显了科学发展的“软实力”;天然气、雨污分流管网从无到有,提高了人居生活质量;博物馆、党员群众艺术中心从无到有,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高速引线从无到有,放大了城市综合交通区位优势。以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为标志,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全市“四化”同步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舞钢新一轮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可以说,五年拼搏取得的成绩,书写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一页,值得全市32万人民骄傲和自豪,也激励着我们去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向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全体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舞钢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根据市委七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市政府编制了《舞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实施产业支撑、城镇引领、生态优先、旅游带动四大战略,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发展,着力促进全民创业创新,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福祉,深入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富美舞钢、中原明珠”。
  奋斗目标是: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十三五”时期,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中有增。改革开放水平更高。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宽,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实际利用国内外资金和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生态文明成效显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民生得到明显改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就业岗位持续增加,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经过“十三五”及更长一个时期的努力,将舞钢建设成为产业发达、社会进步、环境优美、制度优越、文化繁荣的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纲要(草案)》提出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在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全面分析我市各种有利条件,深入查找存在问题与差距的基础上提出的。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构筑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新家园;坚持开放发展,拓展战略新空间;坚持共享发展,创造幸福新生活。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把舞钢建设得更美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就一定能够谱写“十三五”发展的新篇章!
  《纲要(草案)》及说明已提交各位代表,请予审议。

二、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品价格大幅下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全市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三个稳定”(稳定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大局、稳定干部思想),推进“三个转变”(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干部作风、转变政府职能),做到“三个保护”(保护民生权益、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创业激情),强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乡一体化两大战略任务,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活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克难攻坚,砥砺奋进,较好完成了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高位运行,为平顶山市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稳增长保态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坚持经济运行分析会和项目建设调度会制度,持续开展企业大服务专项行动,定期召开与舞钢公司等企业的企地联席办公会议,协调解决各类问题。针对钢铁、纺织、房地产等行业中的困难企业,出台扶持政策,推进产销对接,促进企业协作。争取中央专项建设基金1.24亿元,河海公司工业余热利用、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和经山独立工矿区矿源社区改造3个项目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筛选12个项目建立全市PPP项目库,有2个项目进入全省储备库。坚持组织开展银企洽谈活动,签约资金4.1亿元。引导金融单位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新增银行授信额度10亿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4.1亿元,完成平顶山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41%。河南大建桥梁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新收储报批土地1957亩,招拍挂建设用地630亩,国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模范县(市)通过初步验收。
  (二)调结构转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巩固一产、扩大三产的同时,重点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昱鑫重工钢腹板一期、华豫皮卡一期、贝得新材料一期、真源制衣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昱鑫重工钢腹板二期、恒发铝型材、星河农业机械、保华科技一期、三恩药业一期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产业集聚区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5.7亿元、总产值203.1亿元,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分别增长20.3%、26.7%和24.1%;利税4.3亿元;新入驻企业5家,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6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有望成功晋级“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坚持发展与环保并重,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96天,优良率达到81%;海明公司污水处理厂替代运行,出境水断面基本达到省控断面排放指标要求。
  (三)抓统筹强引领,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商务中心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67亿元,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43亿元,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进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区内市政管网和颐和集团旅游健康养生城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规委会评审,报批健康养生城首批土地279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正在强力推进,朱兰河清淤治理与城市雨污分流及污水管网敷设工作正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省道234平桐线(李辉庄-泌阳段)改建、常州路东进、温州路北进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成功申报“美丽乡村”项目6个,筛选确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51个。集中开展整治非法占地、非法建设、非法采矿“三非”行动,排查整改“三非”行为614宗,维护了城乡建设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的严肃性。
  (四)打基础固根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粮食总产量达到16.8万吨。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00亩、家庭农场4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家,申报地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发展循环畜牧业试点6个,瑞祥农牧的“三自一循环”模式被列为全国十个示范推广典型之一。天成鸽业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家禽研究所科研基地,农天薯业与国家甘薯研究中心合作建立舞钢实验示范基地。完成了革命老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任洞沟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1.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了3个村整村推进、3000人稳定脱贫任务。
  (五)促改革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审核完成22个政府部门“三定方案”,制定了54个市直单位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取消行政审批项目及具有审批性质管理事项53项、承接31项、调整77项、保留255项。完成了食品药品监管、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等体制改革,实现了人员编制平稳过渡。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年度任务。启动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成立了不动产登记管理局。完成农信社改制任务,舞钢农商银行挂牌成立。推进普惠金融,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规范组建5家市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增强资本运作能力。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简化市场准入手续,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8.7%。出台了加强招商选资工作的实施意见,举办了河南省第十五届舞钢水灯节商贸洽谈活动,集中签约项目17个,合同投资总额100.6亿元。
  (六)促就业惠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816人、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1221人,确定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2个、就业见习基地13家。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14.5万人,发放养老金4827万元。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十一连增”。完成了八台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初中宿舍楼等9项涉教工程。推进文化家园试点市建设,建成文化家园试点村31个。坚持“隐患即事故”的原则,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全覆盖、无遗漏”的安全隐患排查,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加大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建立健全群众诉求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排查重大矛盾纠纷138起,化解率超过90%。
  一年来,我们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加强与民主党派联系,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我们紧盯十项民生工程,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推进,切实兑现了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认真谋划“十三五”发展纲要,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体系,积极衔接上位规划,努力争取上级更多支持。我们注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行政和服务型行政执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又有新提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双拥、人防、档案、保密等工作积极推进,工会、共青团、妇女、老年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和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近期看,钢铁、纺织行业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税收和财政收入下滑;财政刚性支出压力扩大,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部分企业流动性紧张,生产经营困难,维稳风险较大;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从长远看,转型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依然偏重,原材料行业占比高,接续替代产业支撑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同时,面对严峻局面,部分干部麻木不仁,缺少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不会为、不想为、不敢为、乱作为问题还依然存在。我们既要正视问题、防范风险、长期应对,打好持久战;又要增强信心、奋发有为、久久为功,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三、2016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更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深远,使命重大,任务艰巨。必须按照市委七届七次全会部署,突出转型发展主题,在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选资上抓落实;必须坚定统筹发展理念,围绕城乡一体主线,在均衡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上抓落实;必须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明确经济稳增长核心,在推进改革和防范风险上抓落实;必须坚持共建共享思想,把握改善民生根本,在惠民工程和社会事业上抓落实。坚定信心、勇于攻坚,应时合势、敢于担当,团结协作、精准发力,为实现“十三五”开门红努力拼搏。
  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环境的基础上,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稳定经济增长。
  坚持以项目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项目工作法,突出抓好170个重点项目建设。
  强化招商积聚项目。以扩大开放“一举求多效”,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提高开放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精准招商,找准新一轮产业转移与我市“招商图谱”契合点,着力在产业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存量优化与增量升级的双重战略取向。巩固特宽特厚钢板的品牌优势,拓展更多市场,积极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向下游机械制造、特种装备扇面扩张;巩固全省最大的紧密纺生产基地与棉储物流基地的优势,重点打通成布、印染、后整理与制衣产业链条;依托现有落地项目,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生物医药等领域,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奖惩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建成达产率,追求招商实效。建立科学、规范、完备的招商项目库,做到“储备一批、推介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加快形成梯次培育发展机制。全年引进亿元和5000万元以上项目各5个以上;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1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外经外贸,完成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以上。
  积极谋划储备项目。牢牢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敏锐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围绕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和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加大PPP项目、中央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争取力度,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重大工程包。更加重视项目前期论证、储备、包装,特别重视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与要件保障,着力提升项目运作争取的成功率,在深度谋划项目上用心思,在做成做好项目上用真劲。
  优化服务保障项目。继续开展企业大服务活动,全面推行模拟审批,及时帮助企业盘活物权、地权等各种融资资源,认真做好水、电、气、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调度,化解企业难题。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封门堵路等阻扰施工行为,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引进外地企业和支持已入驻企业、培育本土企业并重,加强签约项目跟踪服务,推动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强化用地保障,加大用地指标争取和组件报批力度,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着力提高土地供应率和利用率,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创新融资渠道,推进金融资本与企业资源有效融合,筛选并引导符合产业政策、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融资,支持舞钢农商银行在“新三板”上市。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全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9亿元以上,投融资平台融资2亿元以上。着力解决停建、缓建项目和企业债务链遗留问题,一企一策,做好分类处置和化解工作。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挖潜,实现降本增效。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真正使项目入驻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以企业家的评价和知名企业的落户评判我们的投资环境。
  (二)突出“三区”建设,统筹推进转型发展。
  以产业集聚区、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和商务中心区建设为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持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以产业集聚区“保星晋位”为目标,以产业集群培育为重点,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加快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24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建成保华科技一期、星河农业机械、昱鑫重工钢腹板二期、寰宇电动车辆、三恩药业一期、腾舞钢铁二期、恒发铝型材、中泰重工锂电充电桩、龙山纺织高档倍捻纱、真源制衣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中铝六冶节能环保住宅、舞钢公司能源综合利用及结构优化、河海新能源、弘大新材料、伟强纺织服装园等项目;重点跟踪中森虎皇节能一体板、台湾伟太集团运动帽生产及印染等项目。加速推进区内四期路网、公租房、柳叶河治理和供水、供电、通讯以及天然气入企等项目建设;完成中昌纺织物流园三期等项目。完成区办管理套合,成立红山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42亿元以上,利税4.3亿元以上,新入驻企业5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4.9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8%和7%以上。
  以旅游度假区为龙头,推动旅游业扩容提质。实施全域旅游,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多领域融合,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龙凤湖旅游度假区起步项目落地步伐,深化与易园集团的项目合作;开工建设朱洼安置区,同步完善区内基础设施;启动龙凤湖南岸园林项目建设,打造沿湖景观,不断彰显旅游度假区的独特魅力。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培育扶持龙头旅游企业,推进旅游商品研发,筹建旅游商品市场。筹划启动景区道路贯通工程,加强旅游客源互联互送,推进旅游线路互达互通。科学有序开发景区,注重完善配套设施,完成景区年度升级改造任务,建设攀岩基地和石漫滩旅游服务中心,筹建石漫滩国家水利风景区75·8洪水纪念馆,启动祥龙谷4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年接待游客总数、旅游综合收入均增长10%以上;直接从业人员4500人,带动就业1.6万人。
  以商务中心区为平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致力于将商务中心区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区经济增长中心和城市形象展示窗口,围绕“互联网+”战略,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投融资、人力资源、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建设展示交易、信息服务、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高品质商务集聚区。在加快垭都水郡、薄冲安置区、建业新天地商业综合体和小哈佛幼儿园等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推进金融中心、智慧商贸城和区内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商务中心区承载能力。全年完成投资3.95亿元以上。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战略合作,支持智慧007、乐村淘、淘宝、邮乐等电商网点在乡村全面布局,争创电子商务示范县(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工作。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发挥新型城镇化“牵一发动全身”的综合带动作用,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区域发展协同。
  注重完善三级城镇体系。提升中心城区带动力。坚持规划先行,加快编制报批城市总规、控规以及水系、燃气、公共交通、集中供热和地下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推进建业森林半岛三期、经山独立工矿区矿源社区、寺坡体育场片区等项目建设,启动垭口焦沟、武功罗湾等棚户区改造,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完成房地产投资6亿元,新开工各类住房8万平方米,竣工9万平方米。完成八台、武功、尹集、杨庄“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积极推进4个中心镇旧镇区改造,提升集聚、辐射能力。巩固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水平,配套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农民搬新拆旧,确保入住率达到70%以上。
  注重创新体制机制。落实鼓励群众购房优惠政策,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民工在城镇安家落户,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销售通道,积极消化存量住房。深入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研究制定附着在户籍上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配套改革办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逐步消除城乡壁垒,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让农业转移人口、外来务工人员与城镇居民共享现代文明和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农村集体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三权”权属,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注重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完成省道234平桐线(任桥-朱兰段)大修和新长途客运站主体工程,加快周南高速(舞钢段)、省道228卫新线(大西环路)、柏都大道北进、东工业路北进、中心路东进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国道345启那线(东南外环路)、省道327沈舞线(大北环路)新建工程,实施北环路、西环路、铁山大道西进、朱兰大道东进、铁西路等工程,缓解区域交通压力。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实施市区路灯能源化管理、果皮箱市场化管理。建成城市集中供热热电厂,配套完善城市集中供热热网。
  注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完成朱兰河等城市水系综合整治和城区污水管网年度改造任务;开展石漫滩水库深度综合整治,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开工建设田岗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确保饮用水安全。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第一、二污水处理厂按设计负荷稳定运行,确保八里河出境水断面达标排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生双赢”。推广矿山尾矿综合利用生产透水砖技术,逐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现代林业,加快省道234平桐线等生态廊道建设,全年规划造林5000亩,退耕还林后续造林1000亩。创建省级生态村1个、平顶山市级2个。严格执行卫生城市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秩序整治,巩固“创卫”成果。
  (四)建设现代农业,着力做好“三农”工作。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新增家庭农场40家以上,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5家以上。推进尚店、杨庄、枣林(含武功)、庙街(含矿建)4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加快林果深加工、猕猴桃种植、葡萄和草莓采摘以及休闲观光农业长廊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深入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探索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魅力村庄。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扶持培育瑞祥农牧、盛元牧业、枫帆农牧等畜牧业龙头企业,新建循环畜牧业试点2个以上。完成畜牧业产值7.8亿元以上。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搞活流通中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增收新模式。
  持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厘清“三农”基本情况。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建成滚河孙水库抗旱水源和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石漫滩水库除险加固和抗旱饮水、小东河灾害治理、庙街水库引提水等工程,推进袁门河道综合治理、李楼水库新建和袁门水库扩容改造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管护。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5000亩。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16万吨以上。实现农业总产值7.9亿元以上。保有各类农业机械7.04万台(部),农机总动力达到30.4万千瓦。
  (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添经济发展动力。
  主动适应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新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体制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成原市农机公司、飞达装修公司职工安置,加快推进国有粮食、商贸系统企业改革。规范国有资产监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制。依托5家市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搭建融资新平台,提升资本运作能力。严格执行《预算法》,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大力开展财政增收节支,切实发挥财政资金调控和导向作用。规范财政性投资项目招投标及工程定价调整管理办法,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落实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战略创新,鼓励开展业态创新,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创业创新环境,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健全科技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流动配置机制,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显其能,激活创新创业群体,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实施质量立市和商标战略,激励企业积极争创各级行政首长质量奖和名牌优质产品,引导青少年申报平顶山市科技创新市长奖。实施科技计划、服务项目各20项以上,完成科技成果登记、鉴定5项以上,申请专利50件以上,实现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专利化、标准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六)坚持共享发展,着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以实施重点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全市人民有更多更公平的获得感、幸福感。
  持续办好十项惠民工程。1.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新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23个,累计达到74个。2.完成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建成农村道路120公里,新建改建桥梁29座。3.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定点扶贫机制,因人因地施策,加大财政金融扶贫力度,加快脱贫步伐,实现4000人稳定脱贫。4.强化乡村卫生所一体化管理,稳定新农合参合率,力争农民就医总费用再降5个百分点。5.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年送电影、戏曲下乡分别不低于2300场和300场,举办广场文化活动50场以上。6.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市一中、市二高、杨庄中学、九龙山社区小学等10项涉教工程,提升教育硬件水平。7.抓好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控制、扬尘综合治理、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严格落实“两督查一移交”制度,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8.完善城区文体基础设施,建成全民健身中心。9.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完成天然气入户3500户以上。10.投资1.8亿元,拆改、新建电网20公里,提升电力保障水平。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计划、改善薄弱学校五年规划和城镇教育资源扩充五年规划,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支持民办教育,促进教育全面发展。注重完善教师队伍梯次补充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文化强市战略,推进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蝉联河南省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市。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用正能量滋养网络文化。抓好人防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强化公民国防意识。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两孩”政策,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00人以上、下岗再就业800人以上,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目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0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00人、技能培训1800人。严格劳动用工制度,依法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和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老弱孤寡残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水平。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发挥“12350”安全监督热线作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制度,狠抓非煤矿山、尾矿库、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人群密集场所、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重点场所整治,强化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质量监管,完成民爆公司搬迁,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建立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加大非法集资案件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防范和处置工作机制。加快群众诉求纠纷调处中心建设,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完善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实现依法逐级走访。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落实“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七)致力于转作风,树立良好政府形象。
  面对发展新形势和人民新期待,我们将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加强和改善事中事后监管,落实“两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切实把该管的管好。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探索注册登记网上受理模式,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决策、执行全过程,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启动“七五”普法规划,完善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高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行政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和阳光下运行!
  持续转变工作作风。严格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坚持听实话、察实情、出实招,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用心想事、真心谋事、尽心干事。强力推进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现象,下决心打通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和“最先最后一公里”!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坚持纪严于法、纪挺法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推动监察和审计全覆盖,加强财政资金使用、工程建设、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监管和治理,财政资金综合节约率达到5%以上。强化巡察监督,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决心反腐惩恶,以反腐倡廉实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
  承继“十二五”辉煌,开创“十三五”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百折不挠的坚韧、披荆斩棘的果敢,努力创造更加优良的发展业绩,实现人民政府的庄严承诺,向着“十三五”描绘的美好蓝图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