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WG001-0202-2017-00021 | 发布日期 | 2017-08-11 | 有效性 | |
主题分类 | 市政府办文件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舞钢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舞钢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
舞政办〔2017〕29号
舞钢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舞钢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舞钢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2017年6月21日
舞钢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7-2019年)
为全面推动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全市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着力打造田园城市,根据《平顶山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以市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富美舞钢、打造中原明珠”和“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落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突出“九个重点”,做好“五项任务”,实现“三个转变”,充分发挥“山、水、林、城”特色资源优势,建设田园式城市。按照全域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推动旅游业稳步发展,构建全域化、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综合性旅游产业,形成产业因全域旅游而更加兴旺、城乡因全域旅游而更加美丽、百姓因全域旅游而更加殷实的全域全业全民发展格局,实现全市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全域推进,规划引领,重点突破,科学发展。
(三)发展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空间,积极开展产业融合、产品体系、公共服务、品牌营销、综合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叫响“冶铁之都、水灯之城、山水胜境、诗画舞钢”城市品牌,为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打下坚实基础。到2019年底,全域旅游初见成效,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基本成型,产业化水平有较大提升,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旅游形象更加鲜明,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接待游客达到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和13%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综合贡献达15%以上。新增一家5A级景区、一家4A级景区和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建成全省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基本形成核心产业优势明显、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
二、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涵盖市区和各乡镇、街道。以山水生态、冶铁文化为依托,构建“一城、一带、三区、七小镇、全市美丽乡村”的产业布局,通过“造城、添景、兴镇、美村”4个抓手有效推进全域旅游,打造景区依托型的休闲全域旅游主题功能区,形成:一座旅游休闲城、一个旅游带(龙凤湖度假区经济带)、三大旅游区(南部山地运动休闲区、中部湖泊旅游度假区、北部农业生态体验区)、七个特色小镇(尚店、八台、尹集、枣林、庙街、武功、杨庄)和全市美丽乡村组成的全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实现旅游产业全覆盖。
三、主要任务
全力推动全域旅游。推进城市旅游主体功能区和龙凤湖度假区经济带建设;以乡村旅游为依托,创建一批全域旅游示范乡镇;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力争三年内创建成功;加快形成市、乡两级全域旅游体系,进而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一)突出规划引领,确保科学发展。强化“发展旅游,规划先行”的理念,突出规划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把先进的旅游发展理念与舞钢的资源优势、现实基础有机结合起来,谋划好发展的方向、项目、品牌。邀请国内一流规划编制单位,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舞钢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系统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指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编制和调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旅游发展规划,兼顾旅游业发展需要,确保各项规划统筹协调,推动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改革规划体制,提升规划权威,全面落实各类旅游规划由人大和政府批准制度,加强规划引领指导力,防止运动式建设和大拆大建。2017年底,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
(二)推进项目建设,完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项目的谋划,以旅游项目为抓手,做好融资、建设、推介等一系列工作,不断做大做强我市的旅游项目,从而全面完善我市旅游产品。谋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1.围绕“山水、文化、生态”三大核心,以“互联网+山水养生”“乡村+田园”“旅游+景产”为战略目标,构建全域旅游景观、实现全域休闲养生,培育休闲全域旅游主体功能区。2017年,谋划石漫滩水库清淤堆岛、音乐喷泉升级改造和环湖栈道建设;启动尹集、杨庄乡村旅游小镇及平舞观光小火车改造;加快推进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香格里拉大酒店、休闲观光农业东西长廊、杨庄乡臧坪村美丽乡村(特色村)等项目;筹建跨湖大桥、商业风情街、通航小镇、城市规划展示馆、科技馆、体育馆、冶铁文化主题公园、农业全域公园、田岗水库西岸主题公园、接官亭遗址公园等项目;培育楚长城文化风情游;围绕“三山三湖”建设登山步道、滨水步道、乡野步道和景观步道,打造旅游休闲步道体系和休闲游憩慢行系统。2018年,开展全市旅游饭店、餐馆、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旅行社的星级评定;启动二郎山、灯台架景区和石漫滩国家水利风景区联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祥龙谷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面启动旅游行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着力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各类旅游示范单位;完成旅游人才培训与引进机制,提升旅游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2019年前,音乐喷泉升级改造、环湖栈道建设、乡村旅游小镇等一批项目基本建成。北部乡镇建成一批高效观光农业、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使产业链基本完善,旅游精品线路基本形成。
2.完善全市旅游基础设施配套。2017年启动构筑全市旅游交通路网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城市旅游交通体系,加快市区到重点景区的专线公路建设,AAA级以上景区、新开发的旅游景区(点)要配套建设省级以上旅游公路,把客源地与目的地及各个景区景点相互连接,形成联外、扩内、服务游客的交通体系,从而提高旅游通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启动市区至祥龙谷、灯台架快速通道建设,完善我市境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城市主要干道的旅游标示引导系统;编制旅游咨询服务点设置方案;制定全市高速、省道旅游快速通道旅游标识系统设置方案;编制主要旅游道路沿线旅游厕所、加油站、旅游购物点建设规划。发展旅游专线运输,道路建设实现亮化、美化、净化。增加市区至旅游景区的客运班次。加快自驾游营地建设步伐,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尽快解决拥堵和停车难问题。2018年,完成主要道路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旅游道路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旅游咨询服务点开工建设。2019年,完成全市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全市景区间道路连接通畅;实现全市景区停车场、旅游咨询服务点等硬件设施服务配套;完成全市旅游咨询服务点建设。
(三)全面实施“旅游+”,提升内涵品质。积极实施“旅游+”战略,打出旅游发展“组合拳”,持续提升山水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育旅游、度假养生旅游以及红色革命旅游“五大品牌优势”。推动旅游与农业、体育、文化、新型城镇化等融合发展,培育打造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实现农游合一,形成采摘、观光、餐饮、垂钓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大力开发环湖马拉松、端午龙舟赛、环龙泉湖骑行、二郎山拓展训练、祥龙谷攀岩、五峰山森林探险、九头崖汽车越野赛等特色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大力开发舞钢水灯节、舞钢岩画、楚长城等文化旅游项目,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发展曲艺、杂技、鱼灯舞、秧歌、轧琴等富有舞钢文化特色和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娱乐节目,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推动旅游与工业融合,发挥我市钢铁工业资源的优势,形成冶铁遗址—采矿—冶炼—钢铁应用成果展示旅游线路。把发展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以旅游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2019年,全面提升舞钢水灯节等一批特色节会档次,深入打造具有区域吸引力的旅游节会。
(四)狠抓旅游招商,促进项目建设。旅游业发展有自身规律和特点,发展全域旅游,项目为先,在巩固提高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国内知名企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重点抓好龙凤湖旅游度假区、九头崖、五峰山、九龙山等景区招商引资工作,使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同时,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及有关单位,根据实际发展多种业态的旅游经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滚动发展,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五)大力宣传营销,树立目的地形象。发挥政府主导和引导作用,创新营销方式,运用市场手段,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宣传营销。树立营销是全域旅游工作龙头理念,建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融合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按照政府宣传形象,企业宣传产品的要求,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市场拓展机制,广泛宣传推介全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深入推进“互联网+”文化旅游行动计划,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摄制大型电视片、精短广告片和MTV,通过制作畅销书报平面广告、网络flash信息、高铁车体广告和交通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全方位推介舞钢旅游品牌。积极组织参加外宣活动,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倡导并使用品牌营销、互动营销、内部营销、事件营销、高层营销和反季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强化节庆造势,注重举办大型节庆赛事活动开展宣传,继续举办水灯节、环湖马拉松赛、龙舟赛、皮划艇比赛、打击乐比赛、槐花节、桃花节、梨花节等品牌节庆活动,以举办、承办国内大赛为载体,激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吸引大众游客到我市观光、旅游、体验、消费,不断提升舞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六)拓展产业链条,提升旅客体验。开发丰富旅游商品,扶持1-2家集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重点企业。规划、建设以加工、观光、体验、购物为一体的项目园区,将宝剑、老粗布、山区杂粮、红薯、土鸡蛋、蜂蜜、核桃和食用菌等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土特产做优做精。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旅游购物中心、特色小吃一条街,完善购物网点,满足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体验需求。做强舞钢美食品牌,培育一批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餐馆。
(七)实施智慧旅游,提高服务水平。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站、管道等基础性资源共建共用,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移动通信4G网络等工程建设,实现市区、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重点区域wifi全覆盖。继续提升、完善张庄社区省级信息化示范点的信息化功能,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游客、景区、旅行社以及宾馆住宿、交通出行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与市场监管平台建设和旅游移动客户端(APP)建设。推动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智慧化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消费产业体系。
(八)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打造特色旅游镇村和乡村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与美丽乡村融合,按照“一村一品”的特色要求发展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地方民风民俗,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加强规划引导,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编制规划,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的乡村风貌。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旅游小镇,打造特色旅游镇村和乡村旅游品牌。支持尹集镇、杨庄乡、武功乡、尚店镇、枣林镇、铁山街道创建平顶山市全域旅游优秀乡镇。2019年,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村、乡(镇)创建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基本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布局和标准化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
(九)加强行业监管,优化旅游环境。把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旅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整治好、保护好、培育好。实施“四边三化”工程,认真执行旅游厕所星级标准,实现卫生及时清扫,垃圾集中处理。各经营单位食品卫生、安全设施要符合国家规定,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刻、乱画等现象。对各旅游企业实行动态管理,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加大检查和指导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整改,对整改不达标的坚决降级和摘牌处理。加大对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力度,坚决打击欺诈游客等违法违规活动,不断净化旅游市场,营造诚信、规范、有序、文明、整洁的服务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坚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构建推动全域旅游的领导机制,成立舞钢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体制机制改革、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项目论证、招商引资、市场整治、优化环境、营销宣传等重大事项。建立全域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有关政策措施,促进全市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各乡镇政府、街道办要成立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确定旅游分管领导,设立旅游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解决办公场所和经费问题,落实务实的推进举措。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和有关部门要把发展全域旅游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研究,系统谋划;旅游局要落实工作职责,创新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把职能的发挥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落实资金和项目,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二)政策保障。全面贯彻落实《旅游法》,落实国家、省、平顶山市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市财政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规划、推广宣传、公共信息平台、游客中心、标识系统、旅游培训等公共服务建设和新型旅游业态引导性奖励资金。修订并落实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吸引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参与舞钢旅游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申报各类政府性支持资金;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三)体制保障。改革创新旅游业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我市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转变。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创新旅游统计检测体系和调查方法,拓展统计测算范围,建立科学的全域旅游发展评价体系。
(四)人才保障。建立完善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机制,与大、中专院校联合,强化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培训。完善旅游人才激励政策,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旅游人才评价机制,在职位晋升、科研立项、经费、评奖表彰等方面予以倾斜,吸引各类旅游专业人才。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服务技能大赛和评选服务标兵等活动。建立旅游专家人才库,聘请国内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舞钢旅游产业发展顾问,定期或不定期对舞钢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咨询,为舞钢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监督保障。将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纳入我市绩效管理目标体系进行重点考核,把阶段性任务项目化、指标化、节点化,制定考评奖惩制度,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对于完成当年目标任务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未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和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