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繁體版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 2023
提案号
第56号
提案者
吴庆保委员
标题
关于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提案
提案内容

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近年来,我市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服务功能单一,健康指导能力不强。二是村医岗位吸引力不强,医卫人员能力不强、配备不足。三是基层信息化建设不足,管理机制不畅。

为此,建议:

一、落实规划建设,为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保障。

按照“一村一室(站)、一室至少一医”的原则,规划及建设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动态全覆盖。对于社区化的村庄要及时规划并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村卫生室列为政府办医疗机构,提高村级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实行一体化管理,为医疗人员驻村提供政策支持

建立村卫生室由乡镇社区卫生院(服务中心)派出的一体化管理机制。把村卫生室岗位人员纳入乡镇社区卫生院(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探索“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可行路径,将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纳入县域医疗卫生人员管理,为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建立县乡村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机制。

三、完善信息化体系建设,解决乡村地区医药保障问题

针对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可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家医自助服务区。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远程服务等功能。推广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建立慢病线上复诊开药平台,解决村民“因药就医”问题。

四、由卫健委牵头,开发公益性岗位

每村设置一名村级医疗保健员,参照人社部门公益性岗位的管理,统一选聘,充实乡村卫生人才队伍。


承办单位
卫建委
办理结果
B
答复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全域推进医养结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医疗机构老年病科、老年医学中心建设”的建议

目前,我市二级以上医院(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平顶山河舞总医院)均设置了老年医学科,正常开展老年病诊疗、安宁疗护等业务,以上三家医院已被河南省卫健委命名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市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未病的优势,筹建舞钢市老年医学中心。进一步加强老年医学科带头人培养,通过老带新、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将老年医学、护理、康复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二、关于“厘清医养边界,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建设”的建议

国家卫健委、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应提供的服务项目,也厘清了医养边界。近年来,市卫健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在舞钢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顺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医养结合目标任务,平顶山市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连续两年在舞钢市召开,医养结合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和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60岁以上老人78545人,我市常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22.43%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7.17%,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为15.8%11.1%。我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加快、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大等特点。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打造示范引领医养结合加快发展。积极打造舞钢同立医养结合中心,该中心设置床位400张,是我市首家集生活、娱乐、休闲、保健、医疗为一体的普惠型健康养老服务综合体,被国家老龄委、卫健委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先进单位、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先后被省、平顶山市授予河南省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单位、河南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平顶山市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在探索医养结合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入住的老年人有病直接到同立医院就诊及住院治疗,还能享受国家的医保政策,并可以按照医保政策给予报销,实现了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二是推进创建强化医疗养老服务衔接。积极推进老年友善医院创建工作,我市二级以上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河舞总医院)全部创建为河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0家乡镇卫生院和同立医院创建为平顶山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设老年医学科、增设养老医疗养护床位、开通老年就医“绿色通道”,及时收诊或转诊老年人,为老年人进行诊治、医疗康复、疾病防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强化服务实现医养签约协作全覆盖。目前,全市有8家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签订了医养结合服务协议,在平顶山市第一个实现乡镇医疗养老签约服务全覆盖。乡镇卫生院采取不定期上门为敬老院的老人进行体检、健康指导、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等措施,实现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结合工作格局。四是谋划项目加快构建医养服务体系。积极向上沟通协调,组织市中医院、同康医院申报省级医养结合项目,目前已被省卫健委纳入省级医养结合项目库。同时不断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覆盖城乡、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强化65岁以上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绩效评价,实施老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关怀服务项目、老年健康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等。

(三)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发展。一是培育医疗养老康复护理机构、医疗养老社区等示范项目,并优先纳入全市医疗卫生体系规划。二是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河舞总医院、同立医院等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因地制宜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2.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寻求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医养结合型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谋划筹建市中医院、八台卫生院、王店卫生院医养结合中心,积极完善养老设施建设,促进医养结合工作再上新台阶。

3.强化医养结合工作衔接。持续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辖区社区服务中心探索推进日间照料服务,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向居家养老延伸。同时不断加强健康教育,全面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4.持续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一是大力支持养老机构根据服务要求和自身能力,开办老年医院、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推动我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二是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社区医养融合养老机构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三、关于“健全智慧养老系统平台建设”的建议

根据职责分工,智慧养老系统平台建设工作由市民政局具体实施,市卫健委全力配合并提供相关的资料。

四、关于“健全长护险的”的建议

2020910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37号)明确指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推动建立健全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省市一级尚未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根据工作安排,待我市制定出《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实施细则后,市卫健委将根据具体的职责分工认真贯彻落实。

以上答复,不知您是否满意,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关注,也真诚希望您一如既往继续关注卫生健康事业,为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更宝贵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