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 第111号提案的答复
舞卫健文〔2021〕27号 签发人:姬冠华
办理结果:B
对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
第111号提案的答复
朱中选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普及家庭医生签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第111号)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家庭医生是全民奔小康保健康的守护者,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按照《关于印发平顶山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意见的通知》(平医改办〔2017〕6号)和《舞钢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舞钢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舞政办〔2017〕43号)文件要求,自2017年起,市卫健委就成立了以姬冠华主任为组长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成立了相应领导组织,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任务落到实处。目前,我市共79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团队有3名家庭签约医生组成。结合工作强度和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服务团队的签约数量等要求,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户数控制在1000户左右。
为提高群众签约服务知晓率,我们依托每年5月19日“世界家庭医生日”,举行形式多样的广场宣传、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加大政策宣传,扩大家庭医生的社会影响力。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运用电视台、微信、宣传册、广播、面对面等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与内容,重点突出签约服务便民、惠民、利民的特点,让更多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辖区明显位置张贴签约服务宣传材料230处,制作服务团队公示牌或宣传栏195处,标明服务团队人员姓名、联系电话以及投诉电话。通过开展义诊服务、组织家庭医生现场签约、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材料,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居民对项目的知晓率和主动签约积极性。
签约服务对象原则上为全体常住居民,履约内容基本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项目少。优先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团队成员由全科医师、护理人员、村医等组成,按照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面对面的健康教育、上门随访,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上转变,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一次健康体检,并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医保基金和签约居民付费等组成。按照国家、省、平顶山市有关要求,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的人均10元,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上级文件规定,医保基金按照参保人员每人19元标准提取,用于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居民可依据“知情、自愿”的原则,与签约医生在服务协议中约定个性化服务项目内容、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等。服务协议中的个性化服务项目打包收费,在基本公共卫生和医保报销范围之外的费用或医保报销后剩余部分的费用,由签约居民根据服务协议约定支付。
目前,我市基层全科医生数量少,能胜任家庭医生的全科医生更少,且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都比较弱。为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培养和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自2018年起,卫健委就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截止到2021年,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骨干全科医生、骨干乡村医生、管理人员接受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培训中心能力提升培训共计150人次。同时,市卫健委借助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平台对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等人员进行线上全员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对辖区村医培训一次,进一步的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但全科医生培养工作却难度很大,具体表现在:基层医生较少,专职全科医生更少,全科医生往往身兼数职。如今的全科医生承担类似于家庭医生角色,更倾向于公共卫生服务范畴,而实际上多为临床医生兼任,大多数时候需处理临床相关事务,没有时间或仅有少数时间用于全科家庭医生方面,且团队成员也大多身兼数职,因此对于全科医生职责并不能较好履行。我国医科大学生的教学培养模式是一上来就分科培养,而且越专越好。大学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后,也是按专业分配工作。目前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通过培训达到全科医生,临床医生少,难度大,且培训时间长,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舞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7月3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舞钢市卫健委 8122039联系人:陈 红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2份) 市督查局(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