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式审理解心结 多元共治化解纠纷
穿透式审理解心结 多元共治化解纠纷
在舞钢市铁山街道找子营村,一场因邻里纠纷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经过舞钢市法院承办法官的穿透式审理,不仅一纸判决定分止争,还将持续数年的邻里积怨彻底化解。在近期召开的舞钢市府院联动工作会上,该案例被一致推选为府院联动机制运行的优秀案例。
一、抽丝剥茧:从“就案判案”到“溯源解纷”
2024年9月,舞钢市法院对姜某某诉舞钢市公安局行政拘留纠纷案作出判决,驳回原告诉求。看似普通的行政裁判背后,是承办法官历时数月的深耕细作。
案件起因于2023年2月,姜某某与同村村民任某某因宅基地边界纠纷,引发故意损坏财物争议。公安机关两次作出行政处罚,原告不服提起诉讼,矛盾一度激化。
承办法官没有停留在对“玻璃是否被砸”的证据审查上,而是敏锐察觉到:这起看似简单的治安案件,实则交织着邻里多年的土地权属争议、日常琐事积怨,甚至涉及证人证言后的情绪对立。
为彻底查明案情,法官多次深入村委会、田间地头,与铁山派出所民警、街道办干部、村干部“会诊”,绘制矛盾关系图,梳理出“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日常摩擦升级—行政处罚争议”的完整矛盾链条,为后续精准化解矛盾奠定了基础。
二、多元联动:让“对簿公堂”变为“协同共治”
案件审理中,法官运用穿透式审理模式,打破坐堂问案传统,构建“法院+公安+基层组织”三方联动机制,最终本案判决作出后,双方均未上诉,服判息诉。
这一裁判结果,源于法官对实质解纷的执着追求——不仅要让当事人认可法院裁判,还要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消除“今天判了、明天又起”的隐患,实现司法裁判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承办法官说:“基层纠纷往往法中有情、情中有结,穿透式审理就是要透过法律事实,看见当事人的‘急难愁盼’。本案中,我们通过同步推动案件联动调解机制,实现了司法裁判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这起案件的圆满解决,是舞钢市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缩影。承办法官以穿透式审理为笔,在法律文书中,诠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
据舞钢市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真正的司法为民,不仅是敲响法槌的庄重,还是俯身倾听的温情;不仅是定分止争的权威,还是源头治理的担当。当法律的阳光穿透矛盾的阴霾,照到百姓的心坎儿上,方能实现“案结事了矛盾消、人和村兴万事兴”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