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夜市及流动摊贩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顽疾,在 日常工作中,城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耗费大量人力、精力与流动摊贩进行拉锯战,但是整治效果并不理想。夜市及流动摊贩可以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提振消费,切实改善困难居民的民生质量。同时夜市及流动摊贩也存在摆摊点环境卫生差、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等问题。
建议:
1、划定经营点位。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分级管理城市道路。可以分为禁止区、控制区、规范管理区。禁止区设立警示牌,严禁在此摆摊设点;控制区实施适度疏导,在不影响市容市貌和方便群众生活的前提下,控制流动摊贩经营区域、经营品种、经营时间等;规范管理区合理规划经营摊点,并统一编号,流动摊贩在城管部门备案发放牌号,定点经营。
2、建立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机制。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经营活动结束后,商贩摊要及时恢复摊区环境卫生,并按规定将垃圾分类打包后定点投放;从事食品销售的,必须实行“一桌一垃圾桶”,采取有效的地面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地面无白色垃圾、餐厨垃圾。
3、明确经营种类、时间。根据背街小巷及周边情况,将其分为便民早市、便民夜市、便民市场,明确经营种类和时间,并安装公示牌。严格把关准入,相关部门对商户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对于存在污染环境行为和与卫生城市标准不符的商贩做出相应处罚。
4、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对商贩摊主出现的违规问题,第一次由城管执法人员予以指导帮助,耐心宣传解释政策法规;第二次予以教育提醒,责令及时整改;三次予以处罚纠错,发放行政 处罚告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