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繁體版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直部门政府信息公开 - 市应急管理局 - 综合政务 - 工作信息

应急管理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1-11-25 来源: 浏览次数:

应急管理局近五年工作总结

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近五年工作总结

2017-2021年,应急管理局(安监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建设平安舞钢为目标,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完善应急救援措施,确保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机构改革后,坚持抓布局、建机制、促联动,着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防汛工作、森林防灭火工作和危化企业分类监管工作

(一)有序完成应急管理机构改革

2019年,组建应急管理局,划入安监局的职责、政府办的应急管理职责、民政局的救灾减灾职责、水局的水旱灾害防治相关职责、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科学技术局的震灾应急救援相关职责,相关部门的消防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职责,防汛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等有关职责。机构改革期间,积极主动与7个职责划转部门衔接,厘清应急管理责任边界,对划转的职责和人员实行双负责,确保机构改革期间无缝对接。履行守夜人使命,建立24小时在岗值班值守机制。制定《值班室管理制度》、《值班信息处理程序》、《值班须知》等10个值班值守制度,并对全体值班人员进行了培训,确保值守尽责。2021年,作为值班值守规范化建设试点,进一步提升值班效能。理顺应急联动处置工作职责。因机构改革,应急演练、应急救援和涉及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等警情处置职能划归应急管理局负责。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印发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全区乡镇(街道)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培训,指导区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及全区14个乡镇(街道)完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更新防汛防台、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制定防汛应急工作指南,明确新形势下应急工作处置要求。

(二)两手齐抓创新打造工作体系

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管执法机制、建立安全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4个方面提出创新举措,梳理7个重点领域任务分工方案,明确牵头责任单位,构建安全生产新格局。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体系,完成安委会及其专业委员会调整,充分发挥安委会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专业统筹、督促推动作用,形成合力。推进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有效弥补基层安全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提升企业本质安全。

构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明确人武、消防、民政、水利、林业、自然资源和规划、气象、地震等业务线负责实施各线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同时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指导。

(三)守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1.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事故(风险)防范能力一是深入开展全安全生产大检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大节假日由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汇报。通过领导带队检查、发放安全生产交办单、组织约谈等形式,强有力推进安全责任落实。二是强力推进重点行业监管。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开展常态化监管,以服务+执法的手段推进行业监管有力有效。202012月,全市率先完成烟花爆竹清零三是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历年来,开展危险化学品、爆炸物品、城镇燃气等安全检查整治工作,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生命全周期”“危险化学品全链条 非法违法小化工 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检查,并督促企业做好隐患闭环管理。四是先服务、后执法推进执法规范化。提出先服务、后执法安全监管理念,运用严格监管和科学指导相结合,规范检查与主动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督促企业自觉整改安全生产隐患。按照管罚结合、全员参与的要求,在机关内部实行全员执法办案机制,通过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是深入推进遏较大攻坚战。结合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围绕道路运输、建设施工、工矿企业、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旅游7大重点领域,制定关键节点管控措施和责任清单是做好重大时段安全防范工作。先后开展了以查风险、除隐患、防事故、保平安为主题的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集中治理月行动、为期一个月的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安全生产大排查行动,两会期间安全防范工作。围绕平安护航建党百年,开展了护航攻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集中治理周行动,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是高质量推进安全生产风险普查。按照条块结合、分类实施原则,加快构建安委会抓统筹、各重点领域科室分工协作、乡镇(街道)分工负责、企业主动落实的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工作体系。制定全总方案以及道路运输、消防、工矿及危化品、建设施工、旅游等5个子方案,开展业务培训,推进集中普查。

2.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2.1认真学习贯彻,切实增强认识

按照舞钢市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方案的要求,辖区各乡镇、街道和各相关部门积极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熟悉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建设标准执法检查等知识,切实增强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2.2大力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工作人员下基层、执法检查人员到企业等方式,对双重预防体系的有关文件规定、实施方案和工作做法等进行大力宣传,让各企业充分认识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紧迫感,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领导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创建的良好氛围。

2.3分类严格筛选,积极培育试点

采取培育试点,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一是从重点行业领域(不含危化、非煤矿山)筛选出7家规模以上企业作为创建试点;二是围绕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并将风险隐患录入信息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双重预防体系的闭环管理;三是充分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将试点企业作为学习典型和示范企业,引领和带动其他企业加快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2.4集中开展培训,具备基本能力

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机制作为试点企业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一是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试点企业的相关人员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培训和考核;二是试点企业也对本企业全体员工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培训和考核,使全体员工真正树立起安全及风险意识,掌握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

2.5做好执法检查,促进有效运行

  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作为企业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并与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查阅档案资料、现场执法检查等方式排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运行隐患,通过限期整改、行政处罚等手段,倒逼企业加强体系建设,有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6覆盖区内企业,深化体系建设

按照“三个优先”中区内企业优先示范的原则,我市从产业区内严格筛选出基础较好的规模以上企业2家,作为试点企业,先行一步,获取工作经验,然后逐步覆盖区内其它企业,深化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3.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将风险管控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贯穿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切实管控一批重大风险、消除一批重大隐患、惩治一批违法行为、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建立起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为基础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1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整治

3.1.1深入开展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督促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按照《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全面完成安全风险隐患自查工作并制定整改方案

3.1.2运用“互联+安全监管”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水平。加快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平台互联互通,推进监管数据归集共享,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危险化学品各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监控。

3.1.3提升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按照省、平顶山市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从安全、环保、技术、投资和用地等方面严格准入门槛

3.1.4严格高风险化工项目准入条件。严格执行国家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按照省、平顶山市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严格控制涉及光气、氯气、氨气等有毒气体,硝酸铵、硝基胍、氯酸铵等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严禁已淘汰的落后产能异地落户和进入产业

3.1.5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安全管理。加强危险化学品等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严格行业准入,严禁未经许可擅自开展经营性运输。强化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等危险货物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

3.2非煤矿山领域安全整治

3.2.1强化源头治理,提升管理水平非煤矿山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原采矿证剩余有效期超过3年的,其生产装备规模必须通过技术改造达到最低规模。

3.2.2实施尾矿库总量控制。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等政策措施,至2022年底全市尾矿库数量不增。

3.2.3.加强对双重预防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指导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视频监控和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尾矿库、露天矿山和地下矿山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建成率100%

3.3工贸行业领域安全整治

3.3.1开展工贸企业高温熔融专项检查。以冶金、有色、机械、建材行业为重点,围绕高温熔融,建(构)筑物防火、防爆、防震、防腐蚀、隔热,冶金起重机、电解槽、加热炉等设施设备,动火、检维修、交叉、有限空间作业,外包工程项目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3.3.2深化钢铁企业煤气安全专项整治。聚焦全市涉及煤气生产、储存、使用的钢铁企业,主要围绕钢铁企业煤气安全管理、煤气设备设施、煤气作业三个方面,重点检查

3.3.3.巩固涉氨制冷安全专项整治成果。紧盯液氨储量构成重大危险源和涉及两类重大事故隐患(作业场所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的空调系统和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作业间内)的企业,重点检查

3.3.4开展粉尘防爆专项整治“回头看”。突出金属粉尘、木棉粉尘、农副产品粉尘等重点领域粉尘作业场所10人及以上企业,重点检查

3.3.5深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治理。围绕造纸、酱腌菜企业和工贸企业附属污水处理系统,重点检查

3.4其他行业部门安全整治

安委会办公室要加强与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消防、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产业区、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

(四)构建综合防灾大格局

常态化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震减灾工作,扎实开展应急救援力量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能力提升等工作,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守好防汛备汛责任田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为抓手,不断完善以乡镇基层防汛体系,对基层的防汛网格、应急物资、预警设施、防汛抗旱形势图、宣传培训、避灾场所等工作不断的完善和提升。定制化开展乡村三级防汛责任人培训,针对不同的业务及职责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每年组织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防汛抗旱责任人、网格员等900余人参加培训。落实、乡、村三级防汛指挥机构,防指成员单位常态化、不定期会商。建立各乡镇(街道)和安委会成员单位开展全面自查,组织部门参与防汛复查的汛前大排查工作体系,并通过通报、督办单形式督促乡镇(街道)、防指成员单位落实隐患整改。二是筑牢森林消防防火墙聚焦抓好体系建设、队伍提升、物资储备、防火宣传、督查整改五大关键环节,抓实抓细森林防灭火工作。紧扣冬至、春节、清明等重点时间节点,及早部署工作,修编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先后成立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和打击森林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发各类工作方案,铁腕治理农事用火、祭祀用火、林业生产用火以及其他野外用火行为三是高质量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完成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300余处,逐步实现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三个全覆盖,即县级全覆盖、乡镇级全覆盖及山区村、防汛重点村全覆盖四是数字赋能提升、乡、村三级指挥能力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推进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建设配备配备专业对讲机260台,卫星电话29部有利于在特殊情况下应急指挥平台的正常运转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成后将集应急综合指挥调度、应急联动指挥、防灾减灾综合监管、应急救援、消防移动指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防汛抗旱综合监管等功等一体化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将为多部门的水情、雨情、台风、地质灾害、监控视频等实时数据,为防汛防台、森林防火、抗雪防冻工作提供精准依据。五是实战化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应急管理部门加强与消防等部门协调配合,为应急救援队伍日常训练、应急实战提供舞台。全市应急队伍21支,队伍人数571人,组织防汛抢险实战演练72次,其中县级实战演练6次,尾矿库应急抢险演练7次,行业应急抢险演练25次,乡防汛抢险演练38次。六是把稳自然灾害普查定盘星摸清全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五)推进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深入推进全民安全素养提升行动。三管两评一保障创新企业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组织法律法规学习宣讲56场次,从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大培训到覆盖全企业,对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及三场所两企业、工贸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性较高企业、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安全培训,着力提升各类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350余人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800多人次,其他人员逾3000人次。二是多维度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结合5.12防灾减灾日、6.16安全生产咨询日、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防灾减灾周等活动集中开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传,组织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日、安全生产和应急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应急救援演练、警示教育、演讲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有效扩大安全生产宣传覆盖面。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50场,印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悬挂标语(横幅)600余条,张贴宣传画800余张,每年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累计接待咨询者5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份。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严格风险防范,夯实安全基础。一是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整治。结合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和遏较大攻坚战,以基层党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建立、乡、村三级网格体系,压实基层责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二是构建综合风险管控体系。进一步加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动态管理,强化专业会商研判,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完善综合预警和发布机制。三是项目化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针对危化、有限空间、涉爆粉尘等重点领域,组织第三方提供安全技术服务,有效解决监管人员不足、专业技术薄弱问题。强化精准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全面改善辖区企业的安全条件和本质安全水平。

(二)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切实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准备。一是强化防汛隐患整改督查。继续跟踪前期排查和新发现的防汛隐患,督促落实隐患整改,确保闭环管理,动态清零。二是持续完善基层防汛抗旱体系。强化基层防汛抗旱抢险物资储备、宣传、培训演练,夯实基层防灾基础。三是部署全森林防火各项防范措施落实。积极组织开展森林义务消防队业务、应急技能的培训和训练,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多方位营造宣传氛围,进一步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

(三)加快数字化改革,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加快推进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应急指平台一期建设情况进行实战化检验和迭代升级。二是继续推进减灾救灾工作。进一步提升规范建设村(社区)避灾安置场所,实现规范化建设全覆盖、避灾安置场所可视化建设全覆盖,创建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三是全面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普查工作和成果转化运用,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普查任务,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一是全面推进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完成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及危险性较高企业、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加强安全培训执法检查,坚持逢查必考,推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是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全年重大活动节点为主线,有内容、有深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推进五进工作,推进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安全素养大力提升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一是巩固提升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质量。二是逐步扩大双重预防体系覆盖范围。三是进一步扩大双重预防体系示范范围。

(六)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将风险管控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贯穿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切实管控一批重大风险、消除一批重大隐患、惩治一批违法行为、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建立起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为基础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一)应急管理工作主要目标和任务

1.1提高政治站位,加快构建“全灾种、大应急”格局

加强统筹谋划,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积极构建“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1.2.1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应急管理领导体制

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协调联动、科学救援、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

②“1+11+1”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按照指令畅达、系统有序、条块清晰、执行有力的原则,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即构建基于统一应急指挥平台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该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涵盖1个应急救援总指挥部、11个专项指挥部和1个应急指挥平台,将“1+11”应急指挥部的设置纳入到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纵向管理指挥通畅有效、横向协调合作迅速有序的网络化应急指挥体系,统筹组织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③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用、区位互补、行动快速、救援高效的原则,构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为突击,以乡镇应急力量和社会志愿者为辅助,以人民防空专业力量为预备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明确各应急救援队伍的名称、地址、擅长处置突发事件类型、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应急值班电话、队伍人员数量、物资装备情况以及参与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情况(或每年参加应急演练的频次)等。

1.2.2 完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明确大安全、大应急、大保障定位,建立严密贯通的队伍组织体系,协同高效的调度指挥体系,完备权威的法规制度体系,保障有力的应急服务体系,全民参与的应急责任体系。

①)党委政府责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认真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省实施细则及我市实施办法。

②行业部门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细化责任,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协调配合。

③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一是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能力。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的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建立完善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考核制度,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提升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

救援队伍责任: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要深入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精神,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技能训练和应急演练,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作用。

⑤严格责任追究。健全并严格实施应急管理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和责任倒查机制。建立基于预案的应急管理决策制度,规范启动条件、实施方式、尽职免责等主要内容。

1.2.3 完善应急协同联动机制

完善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整合应急管理相关议事协调机构职能,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强化部门优势互补、职责分工明确、责任无缝衔接的统分结合管理模式,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应急管理格局。

1.3 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

1.3.1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规配套制度体系

梳理并认真贯彻执行我国“1+5”应急管理核心法律框架体系,即以“1”部《应急管理法》(原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安全生产法》《自然灾害防治法》《消防法》《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法》《国家综合性消防队伍和人员法》等5部应急管理法律为核心的应急管理法律框架体系。

1.3.2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标准体系

全面梳理并认真贯彻执行我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急管理相关的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815项,行业标准1639项。根据省厅制定的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标准和预警、响应、处置等分级标准以及河南省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专业标委会的指导下,在全市范围内应重点围绕建设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

1.4 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防控

1.4.1 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按照省级统筹、市县推动、行业指导、企业落实的原则,建立覆盖各地、贯穿各行业的双重预防体系,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实行安全生产“一企一码一档”,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完善包括风险因素、重大危险源等内容的电子安全档案。

1.4.2 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治理

①强化重点行业领域治理1.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2.煤矿安全整治3.非煤矿山安全领域4.消防安全领域5.交通运输安全整治6.城乡建设安全整治7.工业区等功能区安全整治。

②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加大先进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全力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1.5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5.1 加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风险研判、评估制度及其实施细则。建立灾害风险普查与研判衔接机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号)和《河南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要求,在省应急厅建立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市的自然灾害特征,构建市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完成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灾害易发地区风险评估、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城市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1.5.2 加强自然灾害综合治理

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任务,并设一处专栏:一是提高防治工程标准,加强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二是建立互联互通机制。。三是构建共享服务平台。

1.5.3 加强城乡韧性水平建设

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加强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城市防灾减灾动态数据库,加强城市灾害风险综合防治,将城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优先予以保障,加强基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二是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1.6 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6.1 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依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河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拟编制)的要求,并按照省厅三年提升计划的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市、县两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备案工作;二是按照应急管理部2号令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的规范要求,全面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完成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修编与备案工作;三是提升应急预案的实效。

1.6.2 优化应急救援基地布局

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任务:是建设市县级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是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

1.6.3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一是提升决策指挥能力。二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三是提升救援实战能力。

1.7 推动应急保障能力提升

1.7.1 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应急预警、应急会商、应急联动、应急协调、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工作机制,做到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军地协同、运转顺畅、处置高效。

1.7.2 健全应急物资装备保障体系

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任务,并设1处专栏:一是构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二是规范物资储备标准。三是建设应急物资综合信息平台。

1.7.3提升舆情应对疏导能力

健全舆情引导疏导工作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把握舆论主导权。

1.7.4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结合风险防范、监督执法、指挥协调、救援处置等工作需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提升应急基础信息整合、现场信息获取、灾情研判等能力。

1.8 提升安全应急宣教能力

1.8.1 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

充分利用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各级党校和各级干部网络培训学院,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应急指挥决策、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处置能力、舆情导控和应急信息化等方面的专业应急知识培训,提升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1.8.2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监管。二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建设。

1.8.3 加强安全应急宣传

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各级宣传、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要大力开展公益宣传活动。

1.8.4 加强公民安全教育

制定公民安全教育计划,统筹市有关部门宣传教育资源,整合面向基层和公众的应急科普宣教渠道。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方科学理性认识灾害事故,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1.9 提升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一是建立完善清单制度。建立完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权责清单,并依法及时动态调整,清理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和交叉重复的执法事项,切实防止不合法、不合理执法现象。

二是推行其他相关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及时主动公开执法职责、执法依据、执法标准、执法程序、监督途径和执法结果。

三是健全自由裁量标准。细化行政处罚等级,合理确定自由裁量幅度,防止执法随意、标准不一,确保行政处罚公平、公正、准确、合法。

四是强化监管执法保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配备足额的应急执法人员、执法车辆、执法制度、监管执法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应急执法人员的考核标准,且每年要对执法人员开展不少于10天的培训。

(二)目标实现路径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着力构建全周期、全领域、全要素覆盖的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机制体系,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筑牢长治之业、巩固久安之势。

一是转理念,赋能方式更新。坚持主动防御与全生命周期干预的应急管理理念,治未病之病。坚持预防为主,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把灾害事故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制度和规范,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全面提升安全发展整体预控能力。以公共安全为目标,以突发事件防范和治理为主要工作形式,实施风险识别与评估、预防与准备、预警与预测、应急与处置、灾害评估与恢复的全流程工作。

二是顺机制,建设应急网络。加大对各业务部门的统筹指导力度,加密监测感知网络建设,加强专业领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提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效能,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战性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增强应对不同类型风险和灾难事故的灵活、适应性,构筑应对风险的免疫系统。适应社会结构变化,全力支持市场和社会参与,创新完善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应急建设的政策机制,强化人力储备,通过与辖区内具有较强应急救援能力的企业合作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队伍能力、扶持社会志愿救援力量、吸纳各方面力量参与应急网络体系。推动应急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把应急常识教育纳入中小学和高校素质教育,制定阶梯课程,积极开展社会人群应急基础素养培训,大力推进全社会安全避险和应急自救能力素养提升。

三是强技术,促进能力蝶变。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主动适应数字化改革的形势,坚持改革创新,以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打破政府内部数据壁垒,打造适合舞钢实际的多跨场景应用,加强对灾害的感知、预警和处置。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深度应用,提高灾害事故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