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繁體版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乡镇街道信息公开 - 庙街乡 - 土地利用和管理 - 宅基地使用

2025年农村宅基地新规解读

发布日期:2025-11-05 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农村宅基地新规解读(根据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村宅基地管理,以“保障农民权益、盘活闲置资源、严守耕地红线”为核心,通过“堵疏结合”策略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一、政策底线:这些“红线”绝对不能碰

1.禁止城镇居民和退休干部占用宅基地

文件明确“两个不允许”:城镇居民不得购买农房或宅基地,退休干部不得在农村占地建房。这是对宅基地集体所有制属性的强化,防止城市资本无序扩张侵蚀农民生存保障。

法律依据:根据《宪法》第10条、《土地管理法》第9条,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非集体成员无权取得使用权。

风险提示:城镇居民签订的宅基地买卖合同自始无效,若涉诉需自行承担损失(如建房成本)。

2.严禁改变宅基地用途

宅基地仅限居住使用,不得用于商业开发或建设别墅、会所等非农项目。违规者可能面临拆除、罚款甚至刑事责任(如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二、农民权益保障:确权赋能是关键

1.完成“房地一体”确权登记

2027年底前全国将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明确房屋与土地的权属关系。确权后,农民可享受更高拆迁补偿(如山东试点补偿翻倍)、抵押贷款便利,且进城落户后仍保留宅基地使用权。

2.自愿退出与补偿机制

农民可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换取补偿,但需确保权属清晰且资金到位。完全退出后不可再申请,部分退出可保留资格。

三、盘活闲置资源的合法路径

1.出租、入股与合作开发

鼓励将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农家乐或入股乡村旅游项目(如浙江义乌农户年收入达12万元)。租赁最长20年,需经村集体备案。

2.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闲置宅基地经审批可转为经营性用地,通过拍卖、出让引入资本,收益由集体和农户共享。例如广东顺德试点“宅票换房”,探索历史遗留问题化解。

四、风险防范与争议解决

1.农民需注意

拒绝与城镇居民签订任何形式的购地、租地协议,避免合同无效风险。

妥善保管宅基地审批文件、权属证书等证据,遭遇强占或欺诈时及时向乡镇政府反映或寻求法律帮助。

2.城镇居民需知

合法参与路径仅限于租赁农房(最长20年)发展乡村旅游,不可触碰所有权交易。

城镇户籍子女可继承农房所有权及宅基地使用权,但不得翻建或扩建。

五、未来展望:政策温度与法治并行

中央一号文件通过“稳权赋能”与“底线约束”,既保障农民“返乡退路”,又激活土地资源价值。农民需抓住2025年底前的确权窗口期,通过合规流转实现资产增值,同时警惕地方政府强制流转或“一刀切”整治风险。长期来看,宅基地政策将与城乡融合协同推进,平衡保护与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