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繁體版
本网站已支持IPV6
发文字号 索引号 WG001-0201-2019-00001 发布日期 2019-03-15 有效性
主题分类 市政府文件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文号
索引号WG001-0201-2019-00001
关键词
主题分类市政府文件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有效性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 - 其他文件 - 市政府文件

舞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舞钢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03-15 来源: 浏览次数:

 

舞政〔2019〕2号

舞钢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舞钢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舞钢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1月13日    

 舞钢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前言

渔业在保障优质食物蛋白供给,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维护水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渔业产业发展,将渔业定位为国家战略产业,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提质增效、减量增收,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开创现代渔业发展新局面。在舞钢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舞钢市农业局和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在舞钢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大力推动和全市渔业工作者不懈努力下,舞钢市水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养殖品种增多、水产品品质提高,极大丰富了舞钢市民的菜篮子。

当前,在舞钢市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1.水资源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土地资源日趋紧缺,依靠扩大养殖面积来提高产量的思路已经行不通;2.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产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偏低,养殖模式和效益与水产行业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3.少量养殖废水超标排放,池塘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加大;4.水产行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宏观的、系统的规划与布局,尚未形成良性、有序的科学发展格局。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发展生态水产养殖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举措,完全符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将水产养殖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政策统一起来,运用统筹推进的方法,水产业才能走上持续、健康的生态发展之路。

第二节 编制依据

本次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等文件。

第三节  目标任务

一、规划期限

2018~2030年。
    二、规划目标
    根据本地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明确重点生态保护区,设定发展底线,形成舞钢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水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渔民收入得到稳步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舞钢市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二)明确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三)明确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
    (四)规划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四节 基本原则

规划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舞钢市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业发展需求,形成舞钢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根据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及《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具体要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舞钢市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
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明确区域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将发展重心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渔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要稳定池塘养殖,取缔水库网箱围栏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传统渔业向设施渔业转变,由零星分散养殖向集中连片规模养殖转变,由单一养殖生产经营向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经营方式转变,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坚持尊重历史、立足现实的原则。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从历史和现实角度综合出发,充分尊重水产养殖户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将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的现有养殖水域滩涂纳入规划,合理划定水域滩涂养殖空间,切实保护渔民权益,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将规划编制与舞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与国土、城镇、旅游、环保、水利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节 规划范围

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滩涂是指舞钢市管辖水域滩涂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水域和滩涂,重点规划池塘养殖及水库养殖。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一)地理位置

河南省舞钢市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面积645.7km2,地理坐标为北纬33°08′00″至33°25′25″、东经113°21′27″至113°40′51″之间,东与驻马店市西平、遂平二县接壤,西与南阳市方城县、平顶山市叶县相邻,南与驻马店市泌阳交界,北与漯河市舞阳县毗邻。市区距平顶山市75km,距省会郑州市165km,市域南北长32.19km,东西宽30.10km。舞钢市辖八台镇、尹集镇、尚店镇、枣林镇、庙街乡、武功乡、杨庄乡7个乡镇,以及朱兰办事处、垭口办事处、寺坡办事处、院岭办事处、矿建办事处、铁山办事处、红山办事处7个街道办事处。

(二)地质地貌

舞钢市位于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带的凸出部位。境区内地表形态复杂,有平原、岗地、丘陵、山区4种地貌类型。地势基本程西北、东南高,东北、西南低势。东南部和西北部为海拔300m~500m的低山区。位于与泌阳县交界处的五峰山海拔872m,是全市的最高峰。中西部的马鞍山、荞麦山等海拔在500m左右、东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处在与西平县交界处的张营村,是全市的最低处。在山区和平原之间,则是海拔100m~300m的岗地、丘陵地带。西南部的尚店镇、王店乡和杨庄乡中部为构造剥蚀山间盆地。

(三)水域滩涂类型、面积、数量

舞钢市国土总面积中有水域滩涂总面积41967.9亩(2797.8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45%。水域滩涂类型中的养殖水域主要为池塘(堰坝)、水库。2018年经勘查核实,全市有宜渔水域面积39566.05亩,在宜渔水域中,水库水面19667.9亩,坑塘水面2693.3亩。2017年水产统计实际养殖水面中,池塘养殖水面2355亩,水库养殖水面16485亩。

二、自然气候条件

(一)水文气象

舞钢市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国家一级环保标准区域之一。主要气象灾害有高温、干旱、暴雨、洪涝、雷暴、低温、连阴雨、寒冷和大风等。年平均气温14.6℃。其中,最热月平均气温27.1℃,最冷月平均气温1.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5.3℃,覆冰厚度26mm。1956~2015年舞钢市多年平均降水量965.8mm,年最大降水量为1665.9mm(1975年),最小降水量为491.0mm(1966年),年际悬殊较大,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8%;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8166×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69498×108m3,地下水资源量为5.3249×107m3。年平均相对湿度72%,最小相对湿度1%,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01.5mm;多年平均风速1.8m/s,最多风向为SW,次多风向为NNE,历年最大风速20.3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1.0h,占可照时数45%;年无霜期平均234d,年雷暴日数21.9d。

(二)水质

舞钢市地表水源主要来自水库及河流,生活供水主要来源于水库,工业、农业供水主要来自河流,根据舞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2017年)资料及舞钢市环境监测站2013年11月对水源地水库及上游入库河流水质的监测情况,舞钢市水源地田岗水库汛期、非汛期、全年期水质类别均为Ⅲ类标准;滚河、石漫滩水库及其上游河段均为Ⅲ类水,淃河、夫拉王河其水质情况在Ⅲ类或者Ⅲ类水之上。

三、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据原平顶山市舞钢区渔业区划报告记载,境内广阔的山林田土,经降雨径流给水体带来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及营养盐类,水域具有丰富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

(一)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在水体中是水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类多,分布广,作为浮游动物的直接或间接饵料。境内水域浮游植物种类有微囊藻、胶囊藻、腔球藻、甲藻、隐藻、球囊藻、网球藻、空球藻、鼓藻、裸藻等。

(二)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水生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淡水鱼类饵料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是绝大部分幼鱼和鳙鱼的主要饵料。舞钢市主要水域的浮游动物有剑水蚤、头节虫、纤毛虫、秀体蚤、美如蚤、回肠蚤、裸腹蚤、弯尾蚤、巨肢轮虫、三肢轮虫、多肢轮虫、肢尾轮虫、鼠形轮虫等。

(三)底栖动物。自然水域常见的底栖动物有沼虾、锯齿溪蟹、萝卜螺、杜氏蚌、河蚌、颤蚓、田螺、蚂蟥、摇蚊幼虫、划蝽、鳖等。

(四)水生维管束植物。常见的水生植物有菹草、聚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喜旱莲子草、浮萍、水浮莲、凤眼莲、莲、菖蒲、菱、紫背满江红、微齿眼子菜、小茨藻、金鱼藻、苦草、慈姑等。

(五)鱼类资源。舞钢市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据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2017年对舞钢市的鱼类资源调查,全市天然水域内有鱼类44种,分别隶属于6目13科38属。其中鲤形目鱼类为主要类群,共有29种,占鱼类总数的65.91%;鲈形目鱼类有7种,占鱼类总数的16.2%;鲇形目鱼类有4种,占鱼类总数的9.3%;鲑形目鱼类有2种,占鱼类总数的4.65%;鳉形目和合鳃目鱼类各有1种,各占鱼类总数的2.33%。

四、水域环境状况

据舞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2017年),2015年石漫滩水库和田岗水库水质检测数据显示,石漫滩水库水质类别保持在Ⅲ~Ⅳ类;田岗水库水质类别保持在Ⅱ~Ⅲ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年5月对地表水代表性断面进行了水样采集。在选取的8个断面中,水质类别为Ⅲ类有4个,占50%;Ⅳ类有3个,占37.5%;Ⅴ类有1个,占12.5%。

根据舞钢市北部4眼具有代表性的浅层地下水观测井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地下水主要以HCO3-Ca•Mg型与Cl-HCO3-Ca•Mg型。其中属于HCO3-Ca•Mg型的有3眼井,占总数的75%;属于Cl-HCO3-Ca•Mg的有1眼井。阴离子以HCO3-和Cl-为主,阳离子以Ca2+、Mg2+为主。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均小于等于2g/L,其中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g/L的井为2眼,1g/L以上的监测井数为2眼。舞钢市浅层地下水总硬度基本在200~800mg/L之间,其中地下水总硬度小于400mg/L的监测井为2眼,400mg/L以上的监测井为2眼。舞钢市浅层地下水pH值在6.5~7.5之间,其中pH值小于7的监测井3眼,pH大于7的监测井1眼。

五、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舞钢市天然河流、水库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境内水库、河流受到农业面源污染、渔业养殖污染,水库容量相对较小,水体交换能力差,流速较缓,自净能力有限,水库水质修复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舞钢市水域滩涂中的水库及河流纳污能力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池塘属于可控养殖水域,但是由于产量的大幅提升,投入品的增加,在夏季高温期,池塘透明度减小,水体氮磷富集,水体自净力降低,蓝绿藻异常增殖,也会给渔业生产带来风险。同时,池塘养殖废水不经处理后排放,也给天然河流带来压力,加重天然河流水质污染。今后池塘养殖废水不经处理不得直接排放,可以结合林业、农业、蔬菜灌溉二次利用,或者经过生态净化池处理达标后再利用。

天然水域鱼产力(渔产量)受气候、水体和流域的状况、水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水生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估算鱼产力的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根据饵料生物量来估算鱼产力的大小。
由相关文献查明,按能量转化效率估算,P/B系数浮游植物取50,浮游动物取20;饵料生物利用率浮游植物取20%,浮游动物取50%;饵料系数浮游植物取30,浮游动物取10。水库鱼产力(kg/亩):中营养型水库:20~30,贫营养型水库:15~20。

总的来说,舞钢市水域滩涂承载力有限,水库及天然河流养殖容量有限,水体自净能力低;池塘水域因养殖模式、季节、养殖设施及饲养管理的差异,水域承载能力有明显的不同,其承载能力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但池塘是可控水域,可以通过系列措施提高其环境承载力。根据舞钢市水产养殖现状,按照生态环境水产品容量实际经验,经专家综合评定:小型Ⅰ类水库水体养殖单产控制在150kg/亩;小型Ⅱ类水库养殖单产控制在200kg/亩;中型水库水体养殖单产控制在100kg/亩;大型水库水体养殖单产控制在50kg/亩。池塘通过标准化改造、配备增氧设施、加强喂养管理,养殖单产可控制在1000kg/亩以下。

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一)现有养殖区域

舞钢市渔业结构主要是水产养殖,无论是水产品的产量、还是产值,水产养殖均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水产养殖主要分布于八台镇、尹集镇、尚店镇、枣林镇、庙街乡、武功乡、杨庄乡7个乡镇以及朱兰办事处,主要有水库和池塘两种养殖水面类型。

(二)主要养殖方式

1.池塘(堰坝)养殖

据统计,2017年池塘(堰坝)养殖面积2355亩。主要养殖鱼类品种是草、鲤、鲢、鳙、鲫、鲈,特色养殖包括脆鲩、小龙虾等。

2.水库养殖

现有水库26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4座;2017年水库养殖面积16485亩。主要增养殖鱼类有草、鲢、鳙等,域内水库网箱养殖和河道网箱养殖均全面取缔。

3.养殖方式

目前的养殖方式多为粗放型和半精养型养殖。水库多为生态养殖,少量水库开展投饵和施肥养殖,池塘多为精养和半精养,大多数采取一次放苗一次捕捞的生产方式。、

4.养殖水平

近年来,通过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舞钢市水产养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7年水库平均单产188.5kg/亩,池塘养殖平均单产558.8kg/亩,水面综合养殖单产235.0kg/亩。水库渔业因管理单位养殖技术水平不同养殖产量差异较大,大型水库增养殖单产120kg/亩,中型水库增养殖单产173.2kg/亩,8座小Ⅰ类水库单产64.3kg/亩,15座小Ⅱ类水库单产116.4kg/亩。

(三)主要养殖品种

2017年舞钢市水产增养殖水产品按照产量高低排列:鳙、草、鲢、鲤、鲫、青、鳊鲂鱼、银鱼、泥鳅、乌鳢、黄颡鱼、克氏原螯虾、青虾、黄鳝和甲鱼等15个品种,养殖产量中鳙、草、鲢、鲤、鲫、青、鳊鲂鱼等大宗淡水鱼产量为4045吨,占养殖总产量的91.5%,名特优水产品产量为376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8.5%。

(四)养殖产量、产值

2017年统计数据表明,舞钢市水产品总产量460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为7978万元。淡水养殖水域面积共有18840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355亩,水库养殖面积16485亩。淡水捕捞产量179吨,淡水养殖产量4421吨,没有河沟养殖与网箱养殖类型。

(五)水域滩涂开发利用比例

舞钢市养殖水域滩涂类型主要为池塘(堰坝)、水库和河流,水域滩涂总面积41967.9亩(2797.86公顷),2018年经现场勘查核实,宜渔水域面积39566.1亩,其中水库水面19667.9亩,池塘(堰坝)水面2693.3亩。2017年水产统计数据表明,池塘堰坝养殖水面2355亩,已开发利用于大宗淡水鱼、名特优鱼类的养殖,开发比例已达87.44%。境内的水库水域主要发展“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和少数水库开展投饵养殖模式,水库养殖水面16485亩,开发利用比例83.82%,提升空间不大。

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区位条件

舞钢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辖属平顶山市,位于其最南端,北距省会郑州165公里,东靠西平县、遂平县,南邻泌阳县,西与方城县、叶县接壤,北与舞阳县毗连,地处东经113º21′27"~113º40′51",北纬33º08′00"~33º25′25"。舞钢市境内的焦桐高速公路与S220七蚁、S331高兰、S234平桐三条省道穿境而过,东、西、北三面分别通过京珠、许平南、洛平漯三条高速公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连接。目前有焦桐高速在舞钢境内有庙街、尚店两个出入口,通往焦作、桐柏方向。舞钢市处在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即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带的凸出部位,自然环境怡人,四季分明,气候舒适,雨量充沛,山、水、林、城融为一体,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居家旅游的天堂,被誉为“北国小江南”,处于平顶山旅游金三角位置,与鲁山、平顶山城区形成三大重要支点。

(二)经济总量

据2017年舞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30292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09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8918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7642万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9.7:45.2:45.1。

2017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7978万元。全市有渔业养殖户320户,渔业从业人员1660人;全市拥有机动渔船8艘、总吨位25吨、296千瓦。

(三)产业结构

目前的渔业经济还是淡水养殖业占主导,主要养殖品种以大宗淡水鱼为主,占养殖总产量的91.5%,名特优鱼类产量为376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8.5%,名特优鱼类养殖量较少。存在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渔业经济第二、三产业在渔业经济中所占比例偏低,但最主要的是龙头企业数量太少,水产养殖基地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四)调整方向

未来水产业发展要围绕市场需求、生态环境保护、渔(农)民增收等方面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稳量、增收、环保、提质、增效等方面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打造多功能渔业文化,加快发展垂钓、渔事体验、渔家乐等形式的休闲渔业,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水产养殖的观赏、旅游、垂钓、休闲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收入。加大渔业科技投入,加快完善渔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体系,鼓励和扶持养殖企业装备电子池塘管理系统、鱼病远程诊断系统、智能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渔业生产自动化控制设备等,用渔业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等替代以人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投饲方式、捕捞方式,大幅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大力推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向高效渔业、常规渔业向科技渔业、生产渔业向生态渔业”的四个转变,不断提高渔业附加值,促进渔业效益的快速增长,增加渔民收入。

三、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一)市场发展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菜篮子”中水产品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有些城市甚至超过肉类的消费量,“吃鱼健脑、健身”已成为一种时尚,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增加,水产品的消费结构也将趋于优质化、多样化。垂钓和观赏渔业将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农村市场的开拓也将拉动常规水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增加。

伴随着新技术的创新运用,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农业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为创新水产种养方式、提高水产品产能和加工水平、搞活水产流通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减轻渔业生产成本、减少渔业风险、科学规范管理渔业创造了条件。

同时,以水域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资源为依托,以渔业生产经营活动、渔区生活风貌和乡土文化内涵为特色,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休闲观光渔业在农村已悄然兴起,并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渔家乐、垂钓中心等的发展必将推动舞钢市水产养殖业向新的领域扩展。

(二)发展趋势

1.从传统渔业向生态高效渔业转变

传统渔业的特点是具有较大分散性,生产设施落实,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重数量,轻质量,以牺牲环境资源,甚至人类本身的健康谋求发展;生态高效渔业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由产品生产的单一功能向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等多功能拓展,最终实现工业与渔业、城市与乡村的融合与协调发展。

2.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的心理已经从数量型转换到质量型上,对无公害的水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健康养殖为内涵的无公害养殖和生态养殖成为主要养殖方式,生产无公害的绿色水产品。

3.从分散经营方式向产业化经营方式发展

目前舞钢市水产养殖业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抗御风险能力差。为应对市场的挑战,提高自身竞争力,把产业规模做大、品牌质量做强,创建名牌,采取“公司+基地+养殖户”等经营模式,推进产业化发展。

(三)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预测结论

舞钢市可养殖的水面有限,通过增加养殖面积提升鱼产量的方式不可持续;渔业养殖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明显加快,池塘和水库养殖保持基本稳定,渔业生态养殖、绿色发展将成为主流,水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将受到市场追捧;观光渔业、休闲渔业、渔家乐等休闲旅游新业态将快速发展,拓宽渔业产业链,提高渔业经济增加值;渔业特色品牌意识逐步形成,品牌优势、品牌效益、品牌消费深入人心;渔业提质增效,减量增收,富裕渔民的发展目标将逐步实现。

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舞钢市的水产养殖业在养殖模式上推广集约高效,在养殖品种上突出名特优新,在养殖理念上注重生态健康,努力构建自然环境和谐、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比较效益显著、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水产养殖业格局。水域滩涂具体开发思路是:

一是服从舞钢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与《舞钢市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相衔接。

二是对已经养殖的区域和养殖品种,在不超过养殖负荷的前提下,根据水域地形、地貌的实际,尽量考虑到群众养殖的习惯和长期积累的经验,统筹兼顾养殖户的利益,力求减少生产者的损失,充分保留原有比较合理的养殖布局和养殖品种。而对超过养殖容量的予以调整,削减养殖面积。

三是规划的养殖区,在布局和配置上尽量多品种混养,调整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结构,实现生态养殖,消除不良环境影响,并加强渔业信息化建设,探索渔业精准化、数字化,实现执法监管、环境监测、疫情诊断、精准投饵、智能施药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下的区域性品牌建设,体现生态安全,增加养殖效益。实现水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第三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

一、功能区划分

根据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规定,舞钢市水域滩涂划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

(一)禁止养殖区

1.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功能区划定为禁止养殖区;

2.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划定为禁止养殖区;

3.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划定为禁止养殖区;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二)限制养殖区

1.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功能区划定为限制养殖区;

2.重点湖泊水库公共自然水域。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

(三)养殖区

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普通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其他养殖包括稻(藕)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等。

二、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和保护重点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重点开发禁养区、限养区以外适于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区、水功能区划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城镇规划控制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区域进行重点保护。

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

全市禁止养殖区范围主要涉及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大小河流及溪沟水体。

一、禁止养殖区类型范围

(一)水库型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1.舞钢市尹集镇石漫滩水库

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库正常水位线(107m)以下铁山水厂取水口外围500m的区域,及两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至分水岭的区域;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张庄水厂取水口外围500m的区域及两侧200m的区域,入库河流曹八沟河上游1000m河道内及两侧50m的区域。合计面积583450.73m2,折合874.74亩。

2.田岗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田岗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位于舞钢市区东武功乡田岗村,距市区2km,是舞钢市区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地。田岗水库库内在上、下游分别有两个取水口。田岗水库设计水位线(高程:87.000m)以下的水域划定为一级水源保护区,面积3335000m2,折合5000亩。其中有6个池塘在禁养区内,合计面积47.6亩,分布于石漫滩水库大坝下游和田岗水库之间。

3.舞钢市杨庄乡水磨湾水库

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库正常水位线(203.9m)以下及以上200m的区域,面积236911.1m2,折合355.12亩。

4.舞钢市杨庄乡袁门水库

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库正常水位线(162.4m)以下及以上200m的区域,面积940581.67m2,折合1410.17亩。其中有4个池塘在禁养区内,合计面积10.20亩。

5.舞钢市尚店镇油坊山水库 

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库正常水位线(177.5m)以下及以上200m的区域,面积1043041.34m2,折合1563.78亩。其中有3个池塘在禁养区内,合计面积14.45亩。

(二)枣林地下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共21眼井)

枣林地下水水源地位于舞钢市区中心垭口北7km处的韦河两岸,是舞钢市区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重要水源地。
一级保护区:范围为取水井外围50m的区域,面积0.2km2。

考虑到此处是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为避免水产养殖可能造成渗漏污染地下水质,将二级保护区一并划入禁养区。二级保护区:范围为一级保护区外250m的区域,面积1.43km2。

(三)天然河流水域

舞钢市境内大小河流及溪沟水体均纳入禁止养殖区,合计面积11518095m2,折合17277.1亩。主要河流是淮河流域的洪汝河水系和沙颖河水系,属于洪汝河水系的有滚河、卷河、韦河等,属于沙颖河水系的有甘江河。

二、禁止养殖区管理措施

(一)禁止从事任何形式的水产养殖、捕捞等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可按规范实施增殖放流等渔业资源恢复措施,加强水域滩涂生态系统保护,防止水生生物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增强水体生物的自净能力。经科学评估和审批,可实施以生态调控为目的的渔业捕捞活动。

(二)在本规划颁布前已开展的水产养殖活动,由所属地政府及渔政部门搬迁或关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渔民生产生活。

(三)环保部门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对禁养区内的水质环境进行全面监控,严禁任何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等污染禁养区水域的活动。

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

一、限制养殖区类型范围

舞钢市辖区范围内的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根据《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规定均划分限制养殖区。另根据舞钢市水域环境现状和水域环境功能以及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市域内禁养区外的水库水域均划分为限制养殖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各功能区水域滩涂资源范围有交叉重叠之处,重叠部分按最严格的功能分区执行,不再重复划分。舞钢市全部限养面积148.82713139km2,折合223240.70亩。其中:枣林地下水水源地限养区面积是19.37km2,折合29055亩;5个水库限养区面积是129.46km2,折合194185.70亩。21个小型水库限养水面积合计为2933亩,加上石漫滩水库限养水面9125.26亩,总计水库限养水面积是12058.26亩;限养区内限养池塘139口,合计水面661.30亩。

二、限养区管理措施

(一)实行养殖容量控制。限制养殖的密度和品种,严格控制吃食性鱼类的养殖规模,科学饲养管理,减少投饵量和用药量,保护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养殖容量不得超过水域滩涂承载力。小型Ⅰ类水库水体养殖单产控制在150kg/亩以下、小型Ⅱ类水库养殖单产控制在200kg/亩以下;中型水库水体养殖单产控制在100kg/亩以下;大型水库水体养殖单产控制在50kg/亩以下;池塘养殖单产应控制在1000kg/亩以下。

(二)禁止开展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养殖活动,禁止使用畜禽粪便、化肥、生物有机肥、沼液、沼渣、氨基酸肥等具有肥水功能的物质进行肥水养鱼。禁止网箱、网围、拦河等养殖行为,确需开展的应按相关法律法规报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度开展滤食性鱼类增养殖和发展休闲渔业,增殖、捕捞、休闲渔业相关活动不得破坏水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多样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三)对于超标准者,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限制养殖区划定前已有的水产养殖,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渔民生产生活。

(四)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

(五)河流、水库等天然水域应严格实行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控制捕捞船只、调整捕捞强度、保护鱼类种质资源,实现水生资源自然增殖。

第十二节 养殖区

一、养殖区类型范围

划定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范围以外的水域滩涂,可原则作为养殖区范围,包括区域内的池塘及周边非基本农田、可以用于开发池塘养殖的其它非基本农田。

(一)池塘(堰坝)养殖区

舞钢市现有池塘养殖区按乡镇、街道为单元划分为11个养殖区,共有规划养殖池塘478口,总面积1887.50亩。其中:垭口街道规划养殖池塘1口,合计面积3.30亩;院岭街道规划养殖池塘10口,合计面积31.40亩;矿建街道规划养殖池塘7口,合计面积22亩;尚店镇规划养殖池塘136口,合计面积571亩;八台镇规划养殖池塘20口,合计面积83.70亩;尹集镇规划养殖池塘23口,合计面积45.30亩;枣林镇规划养殖池塘68口,合计面积301.70亩;庙街乡规划养殖池塘27口,合计面积95.50亩;铁山乡规划养殖池塘31口,合计面积92.20亩;武功乡规划养殖池塘60口,合计面积288亩;杨庄乡规划养殖池塘95口,合计面积353.40亩。

(二)规划养殖区

1.舞钢市尚店镇规划1个水产养殖区

位于油坊山水库和友谊水库下游区域。规划面积:1273400m2,折合1909.15亩。地理中心坐标:(113.410605791,33.241043207983)。

2.舞钢市杨庄乡规划1个水产养殖区

位于袁门水库下游至石漫滩水库上游的滩涂地。规划面积:1068521m2,折合1601.98亩。地理中心坐标:(113.502835035324,33.242257833481)。

3.舞钢市庙街乡规划1个水产养殖区

位于舞钢市建设路焦桐路高速出口300米路北。规划面积:219581m2,折合329.21亩。地理中心坐标:(113.447216749191,33.352721929550)。

4.舞钢市武功乡规划1个水产养殖区

位于田岗水库下游,滚河沿岸。主要由6个片区组成,规划面积1856894m2,折合2785.20亩。分别是:

(1)舞钢市武功乡滚河孙村养殖区,规划面积1802447.5m2,折合2703.54亩,地理中心坐标:(113.591294288635,33.344188466867);

(2)沟头赵养殖池塘①,规划面积13323m2,折合19.98亩,地理中心坐标:(113.569171428680,33.323733195982);

(3)沟头赵养殖池塘②,规划面积14114.5m2,折合21.17亩,地理中心坐标:(113.568345308304,33.322747062461);

(4)沟头赵养殖池塘③,规划面积12887m2,折合19.33亩,地理中心坐标:(113.567454814911,33.322056762358);

(5)沟头赵养殖池塘④,规划面积9152m2,折合13.73亩,地理中心坐标:(113.568753004074,33.321680232724);

(6)沟头赵养殖池塘⑤,规划面积4970m2,折合7.45亩,地理中心坐标:(113.569750785828,33.320998889252)。

以上新规划养殖区共4处,在地理行政区划上分别归属尚店镇、杨庄乡、庙街乡和武功乡,面积分别是1909.15亩、1601.98亩、329.21亩和2785.20亩,合计面积6625.54亩。

二、养殖区管理措施

(一)推行生态水产养殖,妥善处理水产养殖、资源再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确定养殖密度、控制养殖规模。倡导实施“以鱼洁水、以鱼养水”的生态渔业养殖模式。合理投饵、科学用药,禁止开展破坏或改变水环境自然状态的养殖活动,养殖生产活动应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池塘养殖单产应控制在1000kg/亩以下。

(二)完善全民所有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健全使用权的招、拍、挂等交易制度,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查处制止侵占养殖水域滩涂等行为,对现有坑塘本着尊重历史、宜渔则渔、渔农兼顾原则,明确权属,签订承包合同。

(三)从严控制水库网箱养殖活动。水库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得超过水域面积的1%,饲养吃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得超过水域总面积的0.25%。水库水域从事网箱养殖活动需经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按照批准的养殖规模和品种开展养殖生产,养殖活动不得造成水体污染。

(四)加强渔政执法,查处无证养殖、违规养殖、超规模超容量超品种养殖、超范围养殖以及排放不达标养殖废水等破坏水体生态环境的养殖行为,不断规范养殖水域滩涂的开发利用秩序,强化社会监督措施等。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渔业产业发展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领导。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制定养殖水域规划,确保水产养殖业合理、适度、有序发展。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国土、水利、环保、财政、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监督考核,解决在运行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和疑难问题。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努力营造渠道畅通、运行高效、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渔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细化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规划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并加强对规划的跟踪、监督和阶段效果评估,适时调整修订规划,不断增强规划的指导性。

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

一、加强水域用途管制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基本依据,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要严格依据规划开展,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在规划范围外,不得新建及改扩建养殖项目。其他生态保护或工程建设项目等占用规划内养殖水域滩涂的,必须征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按照有关要求对规划进行修订后实施,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
二、完善养殖水域使用审批
加快实施并不断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严格按照《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的规定,完善全民所有养殖水域使用审批,健全使用权的招、拍、挂等交易制度,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在规划范围外,不得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在规划范围内,已从事水产养殖但尚未办理水域滩涂养殖发证手续的,要及时补办有关手续。
三、强化渔政执法
一是加强渔政执法,查处无证养殖,对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行为进行处理,规范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
二是加强水产养殖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引导养殖户合理投饵、科学用药,坚决查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违禁药品的违法行为;
三是严格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渔业捕捞活动的必须持有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渔业捕捞许可证,方可进行捕捞;
四是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重点打击电鱼、毒鱼、炸鱼行为。

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

一是加强水产养殖防控。在进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农牧业和渔业生产自身对水资源的污染,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规模化改造,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使用高效、安全、环保型饲料,推广池塘内循环养殖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二是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监测。结合环保部门对域内主要水域监测点的监测,同时开展渔业水质及排放污水抽样检查,提出水质管理与调控对策,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水库生态养殖区水质的跟踪检测,做好预报预警,一旦发现水质情况发生变化,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减缓或治理。

第十六节 其他保障措施

一、加强舆论宣传
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渔业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划定禁养区、限养区的宣传力度,营造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实现生态渔业建设目标夯实社会基础。
二、强化从业人员自身教育
为实现水产养殖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养殖户技术培训工作,加强相关环境保护及法律知识的培训教育,使渔业从业人员逐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节  关于规划效力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规划需要修改时,必须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八节 关于规划图件

规划图为本规划的文本附件,具有与文本同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