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39号建议的答复
舞发改〔2022〕78号 签发人:谢 辉
办理结果:A
对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39号建议的答复
刘青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舞钢市钢铁产业集群发挥独特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建议收悉,经与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金融工作局的共同研究,现回复如下:
一、培育智能装备产业链
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发展智能装备产业链。以提升、转型、优化为方向,引导工业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智能装备水平。市政府拟出台《关于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企业新技术改造、支持企业数字化发展等十四项激励政策,给与企业资金奖励,大力支持培育企业智能装备产业链。积极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培育,指导并推荐龙山纺织、环能科技、泰田重工申报2022年河南省智能车间,环能科技公司已荣获2022年河南省智能车间称号,补助随后下达。
二、加快发展科技优势
一是加强舞钢支柱产业“一黑”延连补链项目实施。依托河南泰田重工,推动上中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正在组织申报河南省液压机制造产业联盟。带动舞钢相关企业加快发展步伐,实施产业优势。
二是推进科技自主自强。引进人才团队,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完善“揭榜挂帅”,正在推动泰田重工“揭榜挂帅”项目,依托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实施该项目。
三是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和产学研深度融合。舞钢市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舞钢市科技服务中心积极主动对接高等院校,探索构建“政府搭平台、高校出资源、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努力实现三方共赢发展。8月2日上午,促成泰田重工与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产学研合作交流会召开。郑州大学作为省内顶尖院校,在机械结构强度、抗疲劳制造、智能应用、工业节能等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雄厚实力。下一步将与郑大机械和动力学院相关团队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泰田重工的“卡脖子”问题,有力提升泰田重工科技创新能力,对我国液压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深刻而长远的推动作用。
三、加快发展结构性改革优势
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企业布局。今年以来组织规上工业企业新实施了32个工业投资项目和17个工业企业技改项目,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谋划实施三大改造项目,积极争取奖励资金。为舞钢公司争取省级技改资金220万元,申报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资金140万元;在申报河南省“首台套”装备认定获得160万元省奖补资金的基础上,今年再次组织该公司申报高强度复合材料垫板中试设备2022年河南省“首台套”项目,目前该项目已上报省工信厅;舞钢公司获批省级“头雁企业”,环能科技获评省级工业绿色化产品,申报的国家级绿色产品设计示范企业已获省工信厅通过并推荐到工信部审核,环能公司荣获2022 年度“绿色发展领跑计划”示范项目,为其争取到1000万的银行贷款额度。下一步将持续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为企业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为企业向上争取资金,吸引企业加大技改项目。并以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更新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企业改革优势。
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提高融资便利度。用足用好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对涉农、小微、民营领域信贷支持力度。2022年,农商行申请再贷款授信5亿元,已办理2笔1.25亿元,目前再贷款余额4.7亿元。积极推广应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6月末舞钢市金融机构已办理动产质押贷款10.7亿元。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总体较2021年平均下降0.35个百分点;6月末舞钢市普惠金融贷款62.3亿元,同比增加15%。督导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对重点领域贷款利率定价优惠50bp至80bp。各金融机构优化金融供给,持续加大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保障重大建设项目资金需求。6月末舞钢市企业中长期贷款68.2亿元,同比增速47.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存在抽贷、压贷、断贷现象。
二是指导企业上市。正在对泰田重工、神州重工、天成鸽业进行上市前培育;市工信局正在对神州重工进行股份制改造。
三是加强银企对接。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银企对接活动10次,签约资金6.6835亿元。
五、加快人才培养优势
一是宣传引导企业建立评价机构。组织人员对我市所有支柱企业进行走访,引导督促企业申报企业自主评价机构。目前,我市已上传10家企业,后续再上传1家企业自主评价机构和1家社会评价机构。
二是夯实基础,扎实做好培训工作。依托我市现有5家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针对返乡农民工、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和培训意愿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脱贫劳动力及监测户等培训重点对象,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工作。截止2022年6月28日,我市已培训18747人次,新增技能人才5568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86人。下半年,加快培训进度,推进评价机构考试评价工作,以持证为目的,注重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加强监督管理。
三是主动作为,加大取证工作。目前没有社会评价机构,人员培训后取证需到平顶山市评价机构评价取证,对取证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因路途较远、取证时间较长,我局主动与平顶山评价机构对接,搭建平台为我市成员单位开展评价取证工作。
四是积极开展企业自主评价取证工作。在企业自主评价机构审批下来之前,新增高技能人才一直是短板,我市企业自主评价机构审批后,需督促其积极开展企业职工评价取证工作,现场指导、规范操作。
五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制定优惠引进政策,增强人才引进的吸引力,大力引进我市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行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以人才引进的创新方法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8月3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市发改委,8122604 联系人:臧芳芳
抄送:市人大选工委2份,市督查局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