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繁體版
本网站已支持IPV6
发文字号 索引号 WG001-0201-2015-00028 发布日期 2015-07-31 有效性
主题分类 市政府文件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文号
索引号WG001-0201-2015-00028
关键词
主题分类市政府文件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有效性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 - 其他文件 - 市政府文件

舞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

发布日期:2015-07-31 来源: 浏览次数:

舞政〔2015〕36号


舞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驻市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市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66号)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平政〔2015〕3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科学指导”,以促进城乡环境卫生改善和人民身心健康为目标,充分发挥群众广泛参与的优势,实施源头控制,着力治理影响群众健康的因素,以农村为重点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实现城乡一体,打造中原明珠”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影响健康的主要环境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治理;人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广泛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等公共卫生问题防控干预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具体目标。
  到2015年底,完成47个村庄的综合整治;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0%;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40%、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35%;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提高到41%;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提高到15%;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76%左右;具备条件的省、县道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路面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
  到2020年底,全市省级及以上卫生乡镇数量提高到全市乡镇总数的50%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78%以上;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各级道路全部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路面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
  三、工作任务
  (一)以农村为重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爱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把爱国卫生工作重点向农村转移。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生态村建设、卫生城镇创建工作,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城中村”等城市环境卫生薄弱地段整治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加强对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服务的管理;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支持农村开展废弃物分类收集,加大乡镇建设垃圾处理站或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力度。因地制宜开展污水处理,离乡镇较远、人口密集的村庄可进行集中处理,大力发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改善农村河道水环境。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规范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处置。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严格活禽市场准入,监督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坚持源头管控,狠抓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综合治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落实清扫保洁制度,组织开展义务劳动,清理乱堆乱放,疏浚坑塘河道,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大力推进卫生乡镇创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坚持社会“大卫生”观念,形成住建、卫生、城管执法、工商、食品药品监管、交通运输、农业等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一要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粪便无害化处理场为重点,同时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增加水冲公厕、垃圾中转站、果皮箱等环卫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二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污染源治理。搞好垃圾管理,解决垃圾杂物乱扔、乱倒和随地抛撒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坚决杜绝二次污染和垃圾积存现象的发生,坚持日产日清和密闭运输;加强管理和执法,建立市容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清理“三堆”,加强对重点企业污染的治理,治理废水、废气、废渣。三要加大“城中村”治理力度。安装路灯,完善给排水设施,因地制宜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按标准建立保洁队伍,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改善“城中村”、城乡接合部面貌。四要加大食品安全和“五小”单位整治力度,保障群众饮食安全。
  加强对卫生乡镇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完善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卫生乡镇创建质量,真正发挥卫生乡镇创建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人居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积极开展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卫生居民小区等“细胞工程”创建活动,省、平顶山市级卫生乡镇要创建为国家级卫生乡镇,非卫生乡镇、卫生村的要争创省、平顶山市级卫生乡镇、卫生村,特别是国道、省道沿线的乡镇、村庄要在2020年前全部创建为平顶山市级以上卫生乡镇和卫生村。
  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卫生城市升级版,促进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推动健康城市理念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提高社会参与程度。
  (三)科学预防控制病媒生物。
  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清除积存垃圾、积水、旱厕等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定期进行监测调查,根据病媒生物的消长和季节性变化,开展全市性、群众性的清除“鼠、蟑、蚊、蝇”活动,推行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市场化,规范服务行为。把灭鼠、灭蟑、灭蚊、灭蝇等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之内。
  (四)加快农村改厕步伐。
  按照《全国爱卫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通知》(全爱卫发〔2014〕4号)和省政府的要求,到2020年底,卫生厕所、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88%和70%以上。
  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进程,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有效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农村新建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贸市场、加油站、乡镇政府机关等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铁路公路沿线要建设无害化卫生公厕。
  加强改厕后续服务和管理,教育和引导农民使用卫生厕所,建立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改厕适宜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把农村改厕与扶贫开发、沼气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合理整合资源、项目、资金等,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方投入的改厕筹资模式。
  (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活动,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社会和谐、精神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加大新闻媒体卫生防病知识公益宣传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结合各类健康主题日,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强健康教育的内容建设,组织发布科学防病知识,及时监测纠正虚假错误信息,依法坚决取缔虚假药品广告、打击不实和牟利性误导宣传行为。继续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等,打造一批健康教育的品牌活动。医疗卫生机构在提供诊疗服务时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推动重点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单位,努力营造无烟环境。
  (六)推进全民健身活动。
  建设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改善城乡居民运动健身条件,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着力提高青少年体质,在政策、措施上加大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扶持力度,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加强职工体育锻炼,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工间操制度,建立职工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健身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群众经常、持久地参加健身活动。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大力推广和规范传统养生健身活动。
  (七)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
  建立从水源地保护、自来水生产到安全供水的全程监管体系,强化水质监测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水源保护区污染综合整治(特别是石漫滩和田岗水库上游流域内各乡镇环境整治)。加快全市农村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管理维护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在有条件的地方,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或建设跨村、跨乡镇连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统筹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饮用水卫生检测能力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城乡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加强水质常规指标检测。
  (八)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改革创新。
  修订《舞钢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监督办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水平。加强爱国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普法教育,推动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自觉守法。改进爱国卫生活动形式和内容,动员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参加义务劳动等方式,参与爱国卫生公益活动。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按照上级和我市有关规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坚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按照确定的主题,推动解决1—2个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突出卫生问题。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能力建设。
  爱国卫生运动是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街道办和市直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部署要求上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将爱国卫生工作经费和病媒生物防制、农村改厕、健康教育、卫生创建等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经费保障,确保爱国卫生工作顺利开展。下大力气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实、讲奉献的爱国卫生工作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升新时期开展爱国卫生工作能力。
  (二)健全机制,强化目标管理。
  落实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目标考核管理,科学设定各职能部门分值,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严格评分,督促各乡镇、街道办和市直各单位切实落实所承担的国家卫生城市管理任务。坚持“黑红旗”制度,加大明察暗访、新闻曝光力度,发挥监督检查作用,促进全市爱国卫生工作更加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2015年7月23日